首页>
根据【作者:王晓,敬善】搜索到相关结果 31 条
-
“滴澈人生缝罅中”——《铁木前传》中小满儿形象评析
-
作者:
王晓琳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孙犁
中国文学
自我意识
当代文学
性别意识
当代小说
身体意识
-
描述:
本文以孙犁中篇小说《铁木前传》中小满儿形象的性格内涵与文化意义为研究对象,本文认为小满儿是作家孙犁在五十年代精神困境的隐喻形式。论文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文本世界中的小满儿”着重探讨小满儿形象的性格内涵及审美特征。借助女性主义视角重新解读小满儿形象,可以发现这个人物的性格内涵中涉及到性别意识、身体意识和自我意识这三个层面,它们构成了小满儿形象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第二部分“女性形象谱系中的小满儿”则将小满儿形象放在孙犁文本世界的女性形象谱系中考察其价值和意义。在孙犁笔下较为典型的两类女性形象中,小满儿因其本真
-
大革命时期中共领导下的湖南妇女运动研究
-
作者:
王晓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大革命时期中共领导下的湖南妇女运动研究
-
论堕胎问题与美国政治:1973-2007
-
作者:
王晓华
来源:
天津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诉韦德案
美国政治文化
堕胎政治
-
描述:
堕胎争议在美国由来已久。1973年之前,堕胎问题经历了从非法到合法化的两个阶段。堕胎问题发展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见证了美国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也见证了她们为自身福祉而奋斗的艰辛。然而,反对者认为堕胎是不道德的。正反双方的矛盾观点最终被扩大,从而形成了美国的堕胎政治。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几个典型案例折射出堕胎政治发展的几个阶段;此外,因为堕胎争议分裂并引发了美国各政府部门在选举、制定公共政策、官员任命等方面的一系列矛盾,堕胎政治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分析堕胎政治背后的政治行为、利益冲突,
-
被建构的美丽——女性主义视角下明至民国瓷器上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王晓凡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视角
价值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瓷器
-
描述:
陶瓷文化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一,陶瓷研究在近几年来呈速热状态,涉及陶瓷的各个方面,纹饰研究也是其中之一。人物纹饰作为陶瓷纹饰重要的内容,显然也常常被人提及。瓷器上的女性形象,或婀娜多姿,或恬静端庄,或优雅大方,具有审美价值。 女性形象是一个社会侧面的展示,展示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历史的变迁。透过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窥探到一个社会的发展变迁。在陶瓷上的女性形象中,我们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启发。 在当代,女性形象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学话题,从女性主义角度进行解读,女性形象在性别主义视角中会出现什么样的设定,都是有一定
-
莫言长篇小说主题学研究
-
作者:
王晓燕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题学
意图
莫言
人物
主题
长篇小说
意象
-
描述:
莫言自80年代登上文坛,其小说不管在文体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对中国的当代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其创作改变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轨迹,莫言始终在用一种奇异而新鲜的艺术感觉来重新认识我们民族的生命和文化心理。本文在主题学宏观视野的关照下,分析莫言长篇小说的几大主要主题、人物、意象及其意图的指向。本文主要对莫言的十一部长篇小说所涉及的主题类型、主题人物、文本意象、意图指向做主题学的研究,力求对莫言的长篇小说做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本文主要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释莫言长篇小说的主题类型。莫言在作品中所涉及到的主题有
-
开启现实与虚构的想象之门——刘庆邦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王晓晨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开启现实与虚构的想象之门——刘庆邦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晓玲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十七年
革命历史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
近几年来,军事题材的影片、电视剧陡然增加起来,革命历史小说的改编也融入了这一浪潮之中。除去一些外部的机缘外,我们也应该承认这些改编的可能性与文本本身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分不开的。革命历史小说并未因时间的逝去而失去它的当代意义。本文选取女性形象这一切入点来分析“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主体分为四部分,以现代革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作为基点,重点分析了“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通过对两性关系中作为个体的女性,在革命战争中归入集体的女性以及其中的特殊类别——知识女性的分析,来展现这一时期女性形
-
1980年代以来华语电影中的旗袍文化研究
-
作者:
王晓涵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旗袍
怀旧情怀
女性形象
符号
-
描述:
1980年代以后的华语电影,最为视觉化的表现便是女性服饰的变化,旗袍代表了一种阶层的变化,女性主体身份的变化和女性话语权的转变,进而传达出女性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的觉悟。纵观当下华语电影研究,国内主要的电影研究渐渐忽视了服饰的表意作用和隐性符号内涵,其理论作品在研究服饰时仅仅是评价服饰是否符合电影中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制造成本或款式的变化。不同于好莱坞电影机制,华语电影在注重娱乐化的同时更应该知道学习西方的电影分工机制,重视道具、化妆、服装与饰物的细节化处理,做到商业片定格在每一帧画面都无懈可击的视觉呈现。国外
-
《我的安东尼亚》与《啊,拓荒者!》的双性同体解读
-
作者:
王晓燕
来源:
青岛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气质
双性同体
男性气质
薇拉·凯瑟
-
描述:
薇拉·凯瑟以描写西部边疆、歌颂拓荒者精神而闻名于世。她被认为是20世纪20年代最富盛名的乡土小说家。《我的安东尼亚》和《啊,拓荒者!》是其拓荒者小说的代表作,都描写了女主人公在荒芜的土地上获得成功,实现自我的过程。自出版以来,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讨论,然而,很少有人从双性同体角度进行分析。本文从双性同体角度分析两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和安东尼亚,深入挖掘女拓荒者的双重性情特征。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引言,简述这两部作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论题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是正文,由三
-
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潘金莲形象
-
作者:
王晓文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潘金莲形象
重塑
20世纪中国文学
-
描述:
在中国文学史上,潘金莲形象及其相关的故事情节从问世起,就引发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在《水浒传》之后,有兰陵笑笑生的市井小说《金瓶梅》,还有像沈璟创作的传奇《义侠记》这样的“水浒戏”相继问世。在古典文学中,潘金莲都是以一个淫邪的坏女人的形象出现的,这个形象集淫荡、美丽、恶毒等种种特征于一身,被视为印证着“女人祸水论”的典型,潘金莲就是以这样一种“美而坏”的形象被定格于历史的尘埃中。直至20世纪20年代后期,在欧阳予倩先生创作的话剧《潘金莲》中,她才褪掉了身上那层妖冶淫邪的色彩,摇身变成了一个敢于反抗封建伦理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