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反思、调整与超越,21世纪初的女性文学批评
作者: 王春荣   吴玉杰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西方女权主义理论   主体间性   性别诗学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文学研究   批评主体   理论资源   精神建构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考察历经20多年实践的女性文学批评,总结女性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批评主体的精神建构、批评对象的审美选择,以及学科体系建设所依托的理论资源等诸多方面,可以窥见21世纪初女性文学批评的审美形态。女性文学批评在反思、调整中努力克服偏激、对立情绪,试图超越单一、狭隘的性别立场和视角,开始走向理智、宽容的性别诗学建构。
女性文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收获:评乔以钢、林丹娅主编的《女性文学教程》
作者: 吴玉杰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编   80年代   教学体系   女性文学研究   博士研究生   学科建设   教程   林丹  
描述: 1980年代以来的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在多年的发展中产生了重要影响,与之相关的课程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各高等院校教学体系。经过多年建设,女性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已全面覆盖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研究的各个层次。然而,长期以来,一直缺乏系统、适用的教材。在此背景下,经过多方努力,乔以钢、林丹娅主编的“十一五”规划教材《女性文学教程》(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出版发行,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实现了众多研究者和高校教师长期以来的愿望,并已经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在新近召开“的中国新时期文学三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
同一个声音,不同的话语形态
作者: 王春荣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话语形态   妇女   声音   中国   文学史观念   女性文学   源流考   同一  
描述: 文学史观念的多元化和叙述视角的多样化标志着文学史批评话语的确立与发展。女性文学史著以其独特的文化立场和批评视角跻身文学史史学这一新的学科领域,进一步证明文学史史学观念的变革及多元叙事的可能性,也证明了文学史学科建设的细化和深化;它打破了男权中心话语霸权对文学
澳大利亚中国学—中国女性学研究
作者: 王春荣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学   中国女性学   澳大利亚   女性民族形象  
描述: 长期以来,中国女性学在海外中国学中一向是少为人关注的研究领域。以往一个世纪以来,裹脚、纳妾、中国性文化和家族体系是中国女性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的研究领域蜂拥而现,涉及女性民族形象、文学中的性别研究以及在历史、哲学和艺术中性别问题的表现。本文选择澳大利亚中国学中的中国女性学作为研究对象,旨在介绍、讨论当今主要澳洲中国学者在该领域的成果、理论、研究方法和独特见解。第一章是概论,主要介绍澳洲中国学的概况背景并陈述本文选题缘由及过去中国女性学研究模式。第二章讨论中国女性学中“颠覆性模式”,
同一种声音,不同的叙述形态——“中国女性文学史”批评
作者: 王春荣   来源: 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5届学术年会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文学史观念的多元化和叙述视角的多样化标志着文学史批评话语的确立与发展。女性文学史著以其独特的文化立场和批评视角跻身文学史史学这一新的学科领域,进一步证明文学史史学观念的变革及多元叙事的可能性,也证明了文学史学科建设的细化和深化;它打破了男权中心话语霸权对文学史话语权力的垄断,敞开了人为的历史遮蔽,亮出了女性自己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