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飘》与妇女觉醒——《飘》中女性价值观浅析
作者: 顾韶阳   王丽艳   来源: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   觉醒   《飘》  
描述: 玛格丽特·米歇尔在她的小说《飘》中 ,通过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 ,揭示了美国内战前后南方社会中妇女低下的社会地位 ,同时肯定了她们对南方社会的贡献 ,对她们的博爱无私和勇于反抗、追求自我意识和自主权的精神给予了由衷的赞美 ,表述了作者的观点——妇女应该走出家庭获得解放。
以建设五型干部为目标 提高基层央行女工整体素质
作者: 王丽萍   郑春芳   来源: 黑龙江金融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综合素质   金融体制改革   学习型   女职工   基层央行   女工   干部   中央银行职能   女性形象   现实选择  
描述: 以建设五型干部为目标 提高基层央行女工整体素质
论《长生殿》的人文精神
作者: 王丽梅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生殿   爱情观   人文精神  
描述: 洪昇的《长生殿》以历史上唐玄宗与杨玉环的故事为题材演绎出一段至情至性的爱情悲剧。在《长生殿》中 ,作者一改历史上对唐玄宗和杨玉环的传统定位 ,把他们塑造成为具有常人之人情人性的帝王夫妇 ,突出渲染了他们之间的情爱缠绵 ,尤其塑造了具有平等意识的杨玉环形象 ,反映出作者对真挚情爱和女性形象的深层思考 ,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
性别视阈下的历史叙事——九十年代女性作家历史题材创作论
作者: 王丽霞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点   还原   性别经验   生存历史  
描述: 20世纪90年代女性作家以女性眼光观照历史,书写为主流历史叙事所忽略的女性生存历史,重新塑造被男性历史话语贬抑的古代女性形象。在她们笔下,历史呈现出别样的内涵。但是,视野的偏狭和感知的局限也给她们的写作带来了缺憾。
曼纳瓦卡的石头天使——论玛格利特·劳伦斯《石头天使》中海格的艺术形象
作者: 王丽莉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意识   传统观念   僵化   人格魅力   逃避  
描述: 分析了加拿大著名小说家玛格利特·劳伦斯笔下独特的女性形象海格·西普利 ,论述她高傲、虚荣、自我封闭性格形成的家庭和社会原因 ,指出这个扭曲、僵化的老妇人形象在加拿大文学中的典型意义。探讨了劳伦斯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以及这个形象在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寻求加拿大人身份和人类认识自我和寻求自我解放进程中的意义
论《聊斋志异》中女性独立的爱情意识
作者: 王丽华   来源: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独立   聊斋志异   爱情意识  
描述: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 ,这些妇女不论以什么形象出现 ,都使读者感到清新、鲜活 ,她们以独立的爱情意识向封建礼教挑战 ,成为封建礼教的叛逆。本文通过《聊斋》中女性选择对象的标准 ,追求爱情不重结果 ,以及她们不甘于被奴役的地位的论述 ,揭示了《聊斋》女性独立的爱情意识 ,展示了她们新的思想和新的气魄
《可以吃的女人》中食物的象征意义解读
作者: 吴宾凤   王丽君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征   自主   顺从   食物   厌食症  
描述: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当代世界文坛颇具影响力的一位女作家。由于其作品大都涉及女性问题,所以作家本人常常被贴上"女性主义作家"的标签,而对其处女作《可以吃的女人》的研究也往往囿于女性形象和女权主义批评的范围之内。本文试图以"食物"为切入点,采取一个全新的视角,即"食物"与女性命运紧密联系的角度,解读《可以吃的女人》中的"食物"的背后的深层含义——女主人公玛丽安的生存状态、复杂心理和她的精神成长过程,即女性主体性意识的觉醒
从空间角度看《时时刻刻》中女性人物的异化
作者: 王丽莎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   《时时刻刻》   女性人物   异化  
描述: 美国作家迈克尔·坎宁安于1998年发表了小说《时时刻刻》,并于1999年获得普利策奖。随着好莱坞将其同名电影搬上银幕后,小说便风靡全世界。《时时刻刻》介绍了不同时代、不同职业、不同性格以及不同命运的三个女人——弗吉尼亚·伍尔夫、劳拉·布朗以及克拉丽莎·范恩——各自的一天,并以蒙太奇的手法将她们各自一天的生活片断组合在一起,从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及个体的心理空间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三位女性人物在精神上、在作为"人"这一客体及人际关系上、在价值观上的异化。
从对立疏离到融合超越:论族裔背景对E.L.多克托罗女性人物创作的影响
作者: 王丽艳   来源: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犹太女性   融合   E.L.多克托罗   美国WASP女性  
描述: E.L.多克托罗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创作与其文化背景紧密相关。他早期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明显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受难的犹太女性,另一类是美艳的美国WASP女性。在其后期作品中,作家对女性道德评判的意味逐渐减少,侧重描写不同文化背景的女性互相交流和逐渐融合的过程,苦难的犹太女性逐渐摆脱了暗沉的生活,美艳的美国WASP女性也逐渐体现出了独立自信的新式女性风采,《上帝之城》中犹太女拉比的形象尤其体现了两种文化的完美融合。女性人物在多克托罗小说中成为犹太文化和美国文化的载体,她们之间从对立疏离到碰撞交流,再到融合超越的关系
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最蓝的眼睛》中女性人物
作者: 王丽鸽   来源: 读书文摘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托尼?莫里森   《最蓝的眼睛》  
描述: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被誉为黑人女性主义的经典之作。作品通过对黑人,特别是黑人女性悲惨生活状况的生动形象的描摹,展现了细致微妙的人物特点和厚重而深远的思想价值。本文在黑人女性主义的视野下通过分析黑人女性的生活悲剧和痛苦际遇来揭开托尼?莫里森该作品中的黑人女性主义意识。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