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悬浮的历史与重塑的女性:重读《北极光》中的女性历史叙事
作者: 王东   刘芳坤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知青   历史叙事   《北极光》   女性  
描述: 新时期伊始,《北极光》一方面为女性摆脱文革的性别倒置做出了匡复,另一方面却在知青返城的困境书写中,将女性历史叙事主体性地位遮蔽。这种悖论的女性历史叙事,展现了知青女性在新时期现代化场域中的困惑,以及新时期女性文学的艰难建构。
悬浮的历史与重塑的女性
作者: 王东   刘芳坤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知青   历史叙事   《北极光》女性  
描述: 新时期伊始,《北极光》一方面为女性摆脱文革的性别倒置做出了匡复,另一方面却在知青返城的困境书写中,将女性历史叙事主体性地位遮蔽。这种悖论的女性历史叙事,展现了知青女性在新时期现代化场域中的困惑,以及新时期女性文学的艰难建构。
论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王东华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叙传   描写   创作个性   郁达夫小说   性格   作品   妓女形象   女性形象   知识女性   小说作家  
描述: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作家。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在二、三十年代,特别是“五四”时期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郁达夫的小说中最重要、数目最多的是女性形象。在他的四十四篇①小说中,写到女性形象的有三十余篇。这些形象从一个侧面显示了郁达夫小说的特色,本文拟对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作一简略的评析。
“在望有山庄”:林黛玉的别样结局
作者: 王东莉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宝钗   结局   灌溉   红楼梦   女子   宝玉   酬报   林黛玉   曹雪芹   贾府  
描述: 试想,黛玉要还完了她那一段天生的"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的情债,"在望有山庄"该是个多美的归去……蒋勋先生说:"《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我们不只是在读《红楼梦》,我们在阅读自己的一生。"《红楼梦》这部奇书,当我们在不同的时间段,读那绵密的叙事结构和人物命运的运转时,别样况味时时会生发。而林黛玉这个奇丽人物,自诞生以来,就比许多真实存在过的女性形象更加被我们熟知或迷恋,无论你是否喜欢,她在你的心灵自成印象。
论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王东华   来源: 南宁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论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
计划生育和避孕药具的管理措施探讨
作者: 王东芳   来源: 今日健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避孕药具管理   计划生育   措施探究  
描述: 具使用成功率为95.2%。使用避孕套避孕失败23人,其中有16人并未长期使用,3人并未全程使用,避孕套损坏造成避孕失败有1人,其余3人是由于其他原因造成避孕失败。4人口服避孕药避孕失败,其原因在未严格
血浆纤维蛋白与年龄关系的研究
作者: 王东霞   来源: 中国厂矿医学杂志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纤维蛋白原   年龄  
描述: 目的 观察普通就诊人群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在不同年龄段及性别的分布状况.方法 随机抽取普通门诊、住院病人及部分体检人群3 484例,男女分组,10岁为一年龄段分层作为研究对象.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测定采用Clauss法检查.结果 男女性研究对象的年龄总体分布型一致;纤维蛋白原的异常与年龄有关(χ2=10.2323,P=0.0014),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别;FIB有随年龄上升趋势(χ2趋势=1.9615,P=0.0249);70~79岁及80~90岁2个年龄组,FIB异常人数较前几个年龄组明显增高.结论 血
"半空中开放的家":女托邦,或爱的修辞学
作者: 王东东   来源: 星星·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与其说周瓒的诗给了我一次想象女性诗歌的机会,不如说她的诗给了我从一个侧面体察和认识当代诗歌的机会.这么说并没有简单否定的意思,作为一个积极的提法,尤其看到它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含义--这是其自身意义的延伸--"女性诗歌"(泛言之"女性文学")理应在概念运动中占有一席之地.
论凌叔华小说创作于法兼及女性形象的意义
作者: 王乃芳   刘芳坤   来源: 现代语文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价值判断   诗情画意   凌叔华   新与旧   悲情  
描述: 在“五四”女作家中,凌叔华作品不多,然而因其成熟的技巧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其成就却不低。以小说为例,体现在三个方面:诗情画意之下有悲情;女性形象新与旧的对照;作者议论的隐藏与价值判断的显现。从这三个对照中表现了过渡时期中国女性生活的真实状况以及作者小说创作的技巧。
论凌叔华小说创作手法兼及女性形象的意义
作者: 王乃芳   刘芳坤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价值判断   诗情画意   凌叔华   新与旧   悲情  
描述: 在五四女作家中,凌叔华作品不多,然而因其成熟的技巧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其成就却不低.以小说为例,体现在三个方面:诗情画意之下有悲情;女性形象新与旧的对照;作者议论的隐藏与价值判断的显现.从这三个对照中表现了过渡时期中国女性生活的真实状况以及作者小说创作的技巧.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