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由骑士文学和武侠文学看中西方妇女观
作者: 沈文娟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武侠文学   骑士文学   女性观   爱情观   女性形象  
描述: 中国的武侠小说和西方的骑士文学作为中西方文化的奇葩,在各自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大放光芒;它们是东西方民族尚武精神的体现,在主持正义、扶弱济贫、重诺守信等方面,具有同质的一面。但因其植根于不同的文化土壤,它们又存在极大差异,本文从两种文学中的不同女性形象和爱情观分析两种文学所体现出的中国和西方女性观的不同。
外婆桥:远离上海的乡土―毕飞宇《上海往事》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沈永英   来源: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都市   新历史主义   上海往事   乡村   毕飞宇   女性形象  
描述: 运用新历史主义理论分析毕飞宇小说《上海往事》的女性小金宝的艺术形象,阐释作家文学想象中的都市与乡村关系。毕飞宇在90年代初的都市书写中所流露的怀旧风格有着个人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与探索,这使他区别于其他作家的上海怀旧的女性想象。
关于《Female Buddhas》(佛像中的女性形象)的几点思考
作者: 沈涛   来源: 知识经济(上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关于《Female Buddhas》(佛像中的女性形象)的几点思考
从人物的命名看《家》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作者: 沈月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   鸣凤   命名   梅芬   瑞珏  
描述: 命名艺术是作家艺术才能的重要体现,作家通过为人物命名来暗示人物的性格命运、揭示文本的文化内涵.而巴金正是一位纯熟驾驭命名艺术的高手.本文通过对<家>中鸣凤、瑞珏、梅芬这三个名字的分析来深入剖析封建社会下女子的命运,并进一步挖掘文本的主旨.
脱衣求真
作者: 沈婷   来源: 西江文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威廉·戈尔丁是二战后英国重要的著名小说家之一,也是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第一本小说《蝇王》突出了他一直不停探讨的主题:人类天生的野蛮与文明的理性的斗争。这部小说也奠定了戈尔丁的世界声誉,在世界文坛上颇有分量,但与此同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缺失,也使得这部作品争议满满。然而,阅读文本之后,从《蝇王》的整体构思和情节安排上来看,作品呈现出女性主义批评所阐释的“菲勒斯文化确立——女性诱惑与挑战下男性的恐惧与分裂——菲勒斯文化解体”的结构,因此,笔者认为戈尔丁并非菲勒斯主义文化的倡导者,与之相反,在这部
以爱的名义——给孩子适宜的爱
作者: 沈金   来源: 文摘版(教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都市   女性形象  
描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孩子也有了很多不同的看法。现如今的社会,很多家庭都是4+1类型的家庭,会造成对宝宝的过分溺爱。溺爱型的家长会导致孩子情绪不稳、意志薄弱、交往困难、软弱无能,容易形成骄横、任性
爱丽丝·门罗短篇小说《亚孟森》中的女性书写
作者: 沈芸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丽丝·门罗   探险者   《亚孟森》女性   男性  
描述: 爱丽丝门罗在短篇小说《亚孟森》中刻画了一个“探险家”式的女性形象薇薇安·海德,但是她身上具备矛盾的女性气质,理智与情感交织在一起,内心丰富却不善表达,清晰地看透男性却轻易臣服于男性。小说还刻画了一位拥有矛盾男性气质的福克斯医生,在他身上有男性的保护欲,也有对待女性的霸道与虚伪。故事在男女主人身上展开,以不完满的结局收尾。亚孟森体现出门罗关注女性成长,对于女性何时真正实现自我独立的思考,及其对女性阻碍自己实现真正独立所面临的内在与外在困境的探讨。
论李劼人《死水微澜》中女性的生命色彩及生命意义
作者: 沈永菊   来源: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意义   《死水微澜》女性形象   生命色彩  
描述: 李劼人的大河小说之一《死水微澜》,塑造了以蔡大嫂为主要角色的众多女性形象,她们个性鲜明、多彩多姿,富有各自的生命色彩和生命意义,有的灵魂躁动不安,有的生命如落叶般萧索枯干,反映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页,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朽的文学形象。
浅析电视媒介与性别文化——从家庭伦理剧看女性意识的变革
作者: 沈君菡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伦理   电视剧  
描述: 电视媒介作为当今最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既能反映当代大众文化的特征,又能对大众文化起到引导作用。中国历来是一个重视伦理道德的国家,表现家庭伦理一直是中国影视作品中的传统主题。家庭伦理剧将家庭伦理道德设定为中心内容,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将家庭作为基本的表现对象,探讨爱情、婚姻、孝道等伦理道德问题。不同影视题材中的女性形象折射出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对女性的态度,同时也影响着受众对女性形象的认知。本文对当代反映不同时代题材的几部家庭伦理剧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讨中国电视媒介对女性意识变革的展现。
《红楼梦》中女性主义意识的萌芽与消解
作者: 沈小琪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消解   《红楼梦》   女性主义  
描述: 男性话语权下被压抑的女性形象,在曹雪芹《红楼梦》的审美关怀下,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叙述风貌.然而因时代和眼光的局限,曹雪芹笔下绽放出的女性的光彩,不仅被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悲剧熄灭,在作者非故意的意识中,也被进行了消解.
< 1 2 3 4 5 ... 14 15 1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