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邓颖超妇女解放思想研究
作者: 杨红玲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邓颖超   妇女解放   时代价值   理论与实践  
描述: 邓颖超是中国现代史上的杰出女性之一,在其革命生涯中,有50多年在领导和关注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妇女运动经验,形成其独特的妇女解放理论。早在“五四”时期,邓颖超就在反帝爱国的浪潮下,开始谋求妇女解放,组织和领导天津的女学生及知识界妇女成立女子参政请愿团,致力于妇女的解放实践。经过北伐战争时期、十年内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及建国后的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其妇女解放思想从萌芽、形成,到逐步成熟、完善,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邓颖超的妇女解放思想:第
《益世报》副刊与中国现代文学
作者: 杨爱芹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益世报》:文学副刊   自由主义文学  
描述: 《益世报》从1915年创办至1949年结束的历史区间,正好是现代文学萌芽、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在我的阅读视野中尚未发现对《益世报》副刊与现代文学关系进行系统考察与探究的论文或论著,故本文以《益世报》副刊为基本研究对象,通过对《益世报》副刊文学内容的梳理,揭示其作为一个文学载体,一种传播媒介,一个审美文本,在现代文学的生成与建构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作为文学载体,《益世报》副刊以其特有的功能、优长和规范,提供了长期的文学园地,汇集众多作家作品,形成颇具自己报纸特色的文学版面,比较集中地展现了现代自由主义文学
托妮·莫里森作品中黑人母性主体性的缺失与建构
作者: 杨国红   来源: 南开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文学   母性主体性   小说创作   黑人母亲形象   托妮·莫里森作品   黑人文化  
描述: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1931一)是199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第一位获得此殊荣的黑人女作家。她把写作视为一种思考方式,致力于描绘黑人文化价值的失落、黑人对自我的寻找以及对文化之根的追觅。莫里森的创作结合西方传统文学因素与黑人民族文学特色,以其富于洞察力的思维再现了美国黑人生活。 莫里森坚持自称“黑人女性作家”,她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重担:以现代艺术和人性的光芒实现对黑人妇女这一双重弱势群体的关照,为她们的心灵修史。她关注美国黑人女性的主体性存在状态,尤其对黑人母亲这个女性中的特殊群体给
电视媒体对“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影响探寻
作者: 杨庆   任志明   来源: 第二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婚育新风进万家   电视媒体   刻板印象   女性形象  
描述: "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是由国家计生委和中宣部在1999年共同发起的以宣传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男女平等和计划生育丈夫有责等新型生育观念的一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本次活动的传播过程中,电视媒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电视媒体对女性形象的构建现状如何、电视媒体对女性形象的构建对"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有什么样的影响是本文考察的重点部分。本文从传播学、社会性别学以及女性意识形
性别与文学的关系:以新世纪文学中女性意识的表达为参照
作者: 杨扬   刘军   陈敏杰   杨志强   郑积梅   俞敏华   曹莹   黄芳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扬:新世纪中国文学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动,在影响这些变动的诸多因素中,性别问题是其中之一。我想我们今天结合新世纪文学现象讨论一下性别与文学的问题。女性是性别问题中较为敏感的问题,可以说女性文学是性别与文学关系中最为活跃最突出的现象,那么,新世纪的女性文学会有什么样新的进展?
春泥之歌 纪念第97个国际妇女节
作者: 宁亚欧   王智丽   李勇   苗卫钟   张鹏   李朋   杨亚文   来源: 河北画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际妇女节   特殊教育   品质责任   地母   女性学   石家庄市   幸福   家庭   男人   河北省  
描述: 四季轮回,女人一如这春天的泥土,赋予草木荣发的力量。古希腊传说中,女子的至尊该亚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地母”。可见从那个遥远的时代开始,女人就已经和美丽、包容、博爱和坚强的大地联系在一起。今天的“该亚”们,用新的方式履行着“地母”的职责,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至尊。她们,是这春天真正的风景。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