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尔夫“双性同体”视域下的玛格丽特
-
作者:
杨雪
来源:
河北科技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玛格丽特
双性同体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
弗吉尼亚·伍尔夫
和谐
-
描述: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小说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与同时代作家狄更斯、萨克雷、乔治·艾略特等一同被马克思称为“现代一派杰出小说家”。作品题材多样,以其工业题材小说最为有名。本文以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为指导分析了盖斯凯尔夫人的工业题材力作《南方与北方》中的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双性特征。这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别于维多利亚时代传统“家庭天使”的女性形象:他们既具备女性的温柔特质,又表现出坚强理性的特征,这体现了盖斯凯尔夫人对男权社会中“双性同体”新女性的期待,她的双性观点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的“双性同体”观有异曲同工之
-
论张贤亮小说的女性叙事
-
作者:
杨婉怡
来源:
海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大众
张贤亮
知识分子
女性形象
男性中心主义
-
描述:
张贤亮是新时期影响较大的作家之一,作为一位“归来”作家,张贤亮小说的创作取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他是新时期文坛上第一个写“饥饿”的作家、第一个写“性”的作家,他的创作在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张贤亮小说创作的成功离不开他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但是,这些女性形象并不是张贤亮凭空想象出来的,在她们的身上有着历史和时代的印记。本文试图以女性叙事为视角,探索张贤亮小说中受历史和时代影响的因素。本文分三章进行论述。第一章是对张贤亮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解读。张贤亮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既继承了中国传统小说中“美人幻梦”这一原型,
-
论中国仕女画和“月份牌”艺术
-
作者:
杨群
来源:
青岛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月份牌艺术
精神内涵
关联性
仕女画
-
描述:
本文通过梳理传统仕女画的发展脉络与月份牌艺术的发展演变,深入研究月份牌艺术与传统仕女画内在的传承关系,以及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月份牌艺术发展的独特之处,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各个时代对女性美有不同的体认,女性形象是绘画艺术的重要表现内容,她们不仅是女性自身精神的反映,也是社会文化的缩影,既是画家眼中的审美对象也是其重要的表现对象。从月份牌艺术与古代仕女画精神内涵的继承性我们看到了女性艺术的成长与社会文化的进步,同时也看到了月份牌艺术的发展创新与时代的关系。月份牌艺术实质是一种独特的广告形式,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特定时
-
卡夫卡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分类研究
-
作者:
李杨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母亲形象
弗兰兹·卡夫卡
比较文学
小说
-
描述:
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西方现代派文学大师。卡夫卡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一个庸俗、沉闷、专制的犹太商人家庭,自幼爱好文学。18岁进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其一生创作勤奋,留下了300多万字的各种资料。主要作品为三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和一系列短篇小说。作为一个死后很久才被世人所关注的作家,其生前默默无闻,有许多作品并未来得及出版和发表,也没有在文学界掀起多大的影响。去世后,因为其好友马克斯·勃罗德对其作品进行整理发表而声名鹊起,形成一股
-
论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集《逃离》的叙事策略
-
作者:
杨静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模式
加拿大文学
小说创作
艾丽丝·门罗
《逃离》
-
描述:
艾丽丝·门罗(1931-)享有“当代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盛誉。其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主,目前已经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14部。门罗的小说多以加拿大的乡村小镇为背景,关注小镇人们的生活日常,尤其是女性在面对个人成长、婚姻家庭及生活困境时的心路历程。2004年出版的《逃离》是她的最负盛名的一部短篇小说集,获得了加拿大吉勒文学奖,门罗的叙事手法灵巧多样,叙事时间维度跳跃,叙事视角多样灵活,人物话语多变,为读者带来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本文尝试通过分析这部作品的叙事策略,来展现门罗丰富细腻的情感层次,剖析她为呈现
-
战争视域下的宋代女性研究
-
作者:
杨伊依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战争视域下的宋代女性研究
-
当代中国女性公共参与意识培育研究
-
作者:
杨霞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当代中国
中国共产党
女性
公共参与意识培育
-
描述:
女性公共参与意识培育是女性不断获得主体性、增强权利意识的过程,也是女性的行动影响公共决策和权利维护的过程,还是女性的民主能力建设的过程,更是不断展现女性群体力量的过程。女性公共参与意识的培育和发展,实质是女性与国家社会关系的重构过程,是经济社会发展与女性自身意识发展的综合性过程。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阈研究当代中国女性公共参与意识的培育,是深入解读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法治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不仅有助于完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而且助于丰富中国特色社色社会主义
-
国际妇女选举权同盟研究(1904-1926)
-
作者:
杨好环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国际妇女选举权同盟
国际妇女组织
妇女运动
妇女选举权
-
描述:
1904年成立于柏林的国际妇女选举权同盟,是20世纪早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妇女组织之一。同盟是在西方各主要国家妇女选举权运动发展的基础上,以姐妹情谊为纽带而组建的。同盟成立之初专注于妇女选举权问题,旨在团结世界上所有支持妇女选举权运动的人们,展开有组织的合作,以确保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妇女获得选举权。同盟主要通过组织召开国际妇女会议、开展国际巡回演说、创办发行报纸刊物等活动,推动国际性妇女选举权运动的开展。一战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相继授予妇女选举权,同盟开始关注男女同工同酬、已婚妇女国籍等问题。1926年,
-
高中语文教材外国作品选文研究——以人教版和粤教版为例
-
作者:
杨凌
来源:
广州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外国作品
高中语文教材
选文
-
描述:
外国作品作为中国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它都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外国作品具有丰富多元的精神文明和人文内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更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形成良好的世界观。然而在目前的语文课程中,外国作品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以粤教版和人教版的高中语文课本中外国作品选文为研究对象,将两版课本中外国作品选文比较,分析了两版教科书中外国作品选文的情况,总结了外国作品在选文上存在的相关问题:过于重视近代欧美文学作品、过于重视科普类文章、过于重视男性作家作品等;对存在的问
-
黄河岸畔的歌者——回族女作家马丽华创作论
-
作者:
杨慧娟
来源:
百家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实散文
时代语境
生存命运
小说题材
文化交流
创作论
民族文学
中国女性文学
丽华
宁夏文学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为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变迁带来了新的契机,开放的文化空间诉求使得东西方文化交流成为可能并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同时,这样的时代语境也为中国各民族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和谐的生长氛围,更为中国女性文学提供了滋生发育的土壤。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宁夏青年作家群”在中国文坛的异军突起,宁夏文学创作势头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