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林兰香》女性形象及其文化意蕴
作者: 杨小英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林兰香》   中国古代小说   女性形象   文化意蕴  
描述: 成书于清初的白话长篇小说《林兰香》,是中国古代家庭题材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与巅峰之作《红楼梦》之间的一部重要作品。本文主要比较《林兰香》与才子佳人小说、《金瓶梅》、《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及两性关系的异同,进而分析其文化意蕴,并由此确定其在世情小说史上的地位。 《林兰香》以叙述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迁及日常生活琐事为主,倡导正统规范的儒家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与才子佳人小说的“才女崇拜”一脉相承,小说赞美女性的才能,甚至将家族兴旺昌盛的理想完全寄托在女性身上,但是同时揭示了女性在爱情婚姻生活
华语流行音乐歌词中的女性形象研究(1994-2006)
作者: 杨雅琼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体制   流行曲   歌词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主义的崛起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去关照社会状况,提醒人们消除性别因素所导致的不平等或歧视,以期建立两性平等和谐的关系。本文希望以流行曲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女性形象的问题,了解对女性制约的情况。 鉴于“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如此大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以及评奖的权威性,本论文选取了“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从1994年创办以来至今共12年的最受欢迎歌曲以及1998年第五届至今的神州音乐特别推荐奖最佳歌曲奖中扣除歌词内没有女性形象的歌曲。把歌词中呈现的女性形象(形貌、行为特质、角色、两性关系等)的特征加以分类、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苏童女性书写
作者: 杨欣荣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苏童   人文关怀   男权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苏童作为成名于八、九十年代的当代男性作家,由于他在作品中对女性的成功塑造引起了批评界的重视,他笔下的女性随即成为研究热点。由于人们对他塑造女性形象的整体评价还不够深入,所以,文本尝试对此加以研究。 本文研究从两个部分展开: 第一,主要通过苏童对女性现实层面的人文关怀,和他对女性形象的另类书写及与女性创作的暗合,来揭示苏童塑造女性形象的超越性和滞留现象。苏童对女性生命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思考,充满了对女性的人文关怀。他在创作中对女性的思考角度改写、颠覆和消解了现当代多数男性作家以宏大叙事、张扬男性主
金基德电影中的女性世界
作者: 杨舒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金基德   电影观   女性观   主题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从女性形象入手,研究韩国导演金基德影片所体现的女性观及电影观。除引言、结语外,主体分三章九节进行论述。 第一章:按照金基德惯常的对生物性的关注,以及生物性与女性身份的关系,大体区分了金基德影片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虽然她们皆带有或浓或淡的“性”意味,但仍可细分为妓女、妖女、圣女、无身份女性四类,这四类女性只是电影里的一个符号:“镜”与妓女、“恨”与妖女、救赎与圣女、原始无身份的女性……她们每一个的背后都隐藏着导演独特的电影学、文化学观念。对于第一类女性,金基德从“镜”式思维出发,采用“置换”的方式,设置了
汉奸形象初论
作者: 杨丽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类型化   民族国家想象   汉奸形象   “十七年”抗战题材长篇小说  
描述: “十七年”文学研究逐渐成为近年文学界研究的热点。一批红色经典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引起人们的关注,形成“十七年”小说再解读的热潮。众多学者对“十七年”的红色经典进行了再解读。在“十七年”小说的人物形象研究方面,英雄人物、“中间人物”、知识分子形象、女性形象都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研究成果。但是,反面人物形象研究的成果较少,是“十七年”小说研究中被疏忽的一个环节。 汉奸形象是“十七年”小说反面形象中的一种特定类型。“汉奸”这一复合词最早流行于宋代,指为女真人的金朝充当密探的汉族(即中国)官员。作为
异质文化下的托妮·莫里森写作
作者: 杨华荣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种族压迫   性别歧视   女性叙事声音   令人恐怖的爱  
描述: 黑人女性文学作为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冲突的产物和表征,蕴藏着巨大的文化内涵与审美内涵,它所具备的跨文化性质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著名黑人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的文学创作为主线,把莫里森置于黑人解放运动和女性主义文学的书写流变中,分析她身处白人主流文化与黑人男权中心双重压迫之下对黑人女性命运的思考、对构建黑人女性叙事声音的尝试、对黑人女性写作的传承和超越。 笔者拟从两个部分对莫里森的创作进行研究:第一部分通过对美国黑人文学、女性文学的一个综述,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了文学文本中黑人
知识女性的情感想象和精神探索
作者: 杨靖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黄蓓佳   女性意识   小说创作   精神探索   情感想象  
描述: 黄蓓佳作为新时期卓有成绩的女性作家,她的小说从思想到艺术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黄蓓佳的创作发生过哪些变化,她都自始自终保持着对知识女性的关怀,她在表现女性情感和精神方面,较之多数女性作家更为平和与真实。她赋予女性可感可触的形象,将抽象的情感、精神和想象,最终回归于身体和精神的和谐,这种对女性意识的准确把握与冷静、客观的认识,使她的小说焕发出崇高的美学光彩。本文基于黄蓓佳小说创作的变化轨迹,站在一个新的角度,着手对她小说中塑造的知识女性的形象及生存图景进行分析,从知识女性的情感想象和精神探索两大方面,
中希神话女神形象的比较
作者: 杨洁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话   女神   比较   希腊   中国  
描述: 狭义的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们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表达他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的故事和传说。中国和希腊是屹立在东西方的两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它们分别创造了风格各异的女性神话世界。 从宏观上看,中国的女神故事凌乱短小,缺乏系统性,而希腊则有一个内容丰富、系统完备的女神世界;另外,希腊女神与世俗生活很接近,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而中国的女神形象是“人兽同体”,难以找寻人的性格特征;此外,希腊女神追求精神和物质上的享受,而中国女神则具有奉献精神,精神美重于外貌美。 论文还分别从历时性
《到灯塔去》:自性的实现
作者: 杨景莎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阿尼玛斯   心理学   个性化   自性   女性主义  
描述: 弗吉尼亚·吴尔夫是英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在小说、艺术评论等创作方面成就卓著。发表于1927年的著名意识流及女性主义小说《到灯塔去》以其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而著称文坛,为她奠定了20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的地位。 本文着眼于吴尔夫一向提倡的非个人化写作、女性主义思想以及对人类心理关注等特点,尝试从心理分析角度出发,运用荣格有关自性的论述,来探讨小说的女性主义思想内涵。文章通过对小说中三位女性人物的心理分析,试论小说对自性实现过程的展示。文章认为,作为传统女性象征的拉姆齐夫人,由于完
生平情境与再社会化:城乡夹缝中的生存与适应——对北京市H区女农民工的个案研究
作者: 杨可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命阶段原则   生平情境   再社会化   农民工   女性  
描述: 本文是一项针对女农民工的质性研究,以往的农民工研究和女性研究将她们看作被动的“弱势群体”,视野多停留在她们的城市生活,没有将她们乡村和城市生活的经验相联系;多关注她们在城市中的如何受制于结构,未展现行动者的个人能动性。本文考察了生活在城市和农村的夹缝之中的女性个案,探讨了生平情境和再社会化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指出:在再社会化的过程中,女农民工的手头库存知识会遭遇危机,进行积累,继而拓展她们的生平情境。女农民工各自独特的生平情境会影响她们对于生命阶段原则的认同度,对于是否遵循这个原则规定作出各自不同的反应,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