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杨】搜索到相关结果 342 条
-
现当代文学研究三题
-
作者:
杨矗
来源: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流化
诗体小说
女性角色
战争文学
审美诗学
语言审美
女性文学
-
描述:
文章从不同视角对孙犁的诗体小说 ,杨沫的《青春之歌》中的女性角色和《红旗谱》中的朱老忠作了新的解读
-
近几年关于建立中国妇女学的研讨
-
作者:
杨芬芳
来源: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学
妇女问题
妇女解放
女权运动
中国特色
中国妇女
理论体系
女性学
妇女观
西方妇女
-
描述:
在新兴学科中,妇女学(又称女性学)要算最年轻的学科之一。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女权运动者开始倡导建立妇女学,引起了我国妇女界与学术界的反响,于是,建立中国妇女学的呼声日见高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学、理论研究学术前活跃,妇女理论研究也出现了新的热潮。在学术界妇女工作者中研究妇女理论的人越来越多,已远远超出了妇女解放理论的体系,人们从哲学、社会学、生理学、心理学、法学、伦理学、人口学等各种角度,广泛探索女性科学。当前,围绕妇女理论研究的方向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学构建问题展开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
九十年代中国文学风景线
-
作者:
杨匡汉
来源:
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风景
九十年代
都市文学
中国文学
大众文学
现实主义
“个人化写作”
先锋文学
女性文学
母语思维
-
描述:
尽管不再有80年代几度的文学轰动,也尽管从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出现了美丽的和不美丽的文学混乱,90年代的中国文学,仍然形成了一道引人瞩目的风景线。 一系列的“新××”、“后××”的构词法,只能表明对“时段进化”的膜拜,未必是对文学的价值规范的依恃。真正的文学发展并非线性的“向前”,而是“向上”的提升。我们自然注意到时间的刻度,同时更看重精神的高度。 若是略加梳理,那么,90年代中国文学的风景线上有如下十大景点。这些景点的意义不在于结论的推演而在于问题的提出,从而使文学运行于对生存——生命、思维——写
-
论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
-
作者:
杨绍军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女场景
女性主义
姐妹情谊
-
描述:
本文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 ,以后新时期即从 80年代后期至今典型的女性主义小说为研究对象 ,着重以西方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提供的理论为依据 ,从女性主义文学中表现的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的美学意味和形式 ,以及女性文学的继承和超越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有助于推动此一问题的深入研究
-
资料:英国的图书出版奖
-
作者:
杨贵山
来源:
出版参考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儿童图书
英联邦
奖项
图书信
图书出版
英国
出版界
奖额
小说
-
描述:
1.全国图书奖 由英国出版消息杂志社设立,该奖为英国出版界设奖项目最多的大奖之一,共13项,被誉为英国出版界的“奥斯卡”奖。每年一届。 2.女性文学奖 由英国图书信托公司和艺术事业主办者协会设立于1994年,为奖额最高的单项奖,用以奖励对文学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女作家及
-
九十年代中国文学风景线
-
作者:
杨匡汉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风景
九十年代
都市文学
中国文学
大众文学
现实主义
“个人化写作”
先锋文学
女性文学
母语思维
-
描述:
尽管不再有80年代几度的文学轰动,也尽管从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出现了美丽的和不美丽的文学混乱,90年代的中国文学,仍然形成了一道引人瞩目的风景线。 一系列的“新××”、“后××”的构词法,只能表明对“时段进化”的膜拜,未必是对文学的价值规范的依恃。真正的文学发展并非线性的“向前”,而是“向上”的提升。我们自然注意到时间的刻度,同时更看重精神的高度。 若是略加梳理,那么,90年代中国文学的风景线上有如下十大景点。这些景点的意义不在于结论的推演而在于问题的提出,从而使文学运行于对生存——生命、思维——写
-
钱夹
-
作者:
杨会香
来源:
金沙江文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眼睛
享受
金沙江
游客
导游
声音
珠海
幸福
女性文学
商场
-
描述:
精美的玻璃柜台,暖人的诱人灯光,这是我暂时栖身的地方。一条黄牛光滑结实的臀部,享受农夫或轻或重的皮鞭之苦,这是我原初的记忆。
-
另类的呐喊:《最蓝的眼睛》、《紫颜色》中女性人物身份建构探析
-
作者:
杨梅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建构
《紫颜色》
《最蓝的眼睛》
美国非裔女性文学
身份理论
-
描述:
虽然《独立宣言》主张“人人生而平等”,但“男权中心、种族歧视”这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困扰着美国的民主制度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诸多问题之中,而以非裔美国女性发展尤显突出。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和艾丽斯·沃克详实地书写了非裔美国女性成长经历和奋斗之路,记录了她们的成长历史,对深受白人强势文化和价值观的束缚和压榨的黑人的精神苦闷、迷茫和探索做了全面的描写。在诸多作品中尤以《最蓝的眼睛》和《紫颜色》为代表。两部作品通过黑人女性悲惨命运的再现,揭示了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
-
论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集《逃离》的叙事策略
-
作者:
杨静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模式
加拿大文学
小说创作
艾丽丝·门罗
《逃离》
-
描述:
艾丽丝·门罗(1931-)享有“当代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盛誉。其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主,目前已经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14部。门罗的小说多以加拿大的乡村小镇为背景,关注小镇人们的生活日常,尤其是女性在面对个人成长、婚姻家庭及生活困境时的心路历程。2004年出版的《逃离》是她的最负盛名的一部短篇小说集,获得了加拿大吉勒文学奖,门罗的叙事手法灵巧多样,叙事时间维度跳跃,叙事视角多样灵活,人物话语多变,为读者带来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本文尝试通过分析这部作品的叙事策略,来展现门罗丰富细腻的情感层次,剖析她为呈现
-
从创伤角度解读哈珀·李《杀死一只反舌鸟》中的弱势群体
-
作者:
杨璐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哈珀·李
创伤
《杀死一只反舌鸟》
创伤应对
-
描述:
小说《杀死一只反舌鸟》是美国当代女作家哈珀·李的代表作。小说通过主人公斯各特的儿童视角,以神秘邻居布·拉德利的隐居生活和黑人汤姆的冤案为线索,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南方的社会生活。作品抨击了人性的自私、丑恶、虚伪,揭示了家庭暴力、父权制度、种族主义、社会等级制度的残酷,表达了作者对消除社会歧视、建立温暖家庭、构建平等社会的呼吁与向往。本文以创伤理论为基础,探究作品中儿童、女性、黑人、处于社会边缘的白人四类人所经历的不同创伤类型,分析他们在面对创伤时的表现及应对方式,从而揭示克服创伤走向复原的有效途径,
<
1
2
3
...
12
13
14
...
33
34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