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杨丽,周丽霞】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
情感讲述中的女性形象再现差异及建构——《楚天都市报》“情感讲述”与《新民晚报》“麻辣情医”女性形象叙事分析
-
作者:
杨丽
来源: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分析
情感讲述
再现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以武汉的《楚天都市报》和上海的《新民晚报》为例,运用叙事分析的方式观照我国当代城市新闻媒体对于女性这一群体的情感再现或是集体素描,并分析了这些“再现”对于该群体之社会身份形成即在城市社会所获得的文化认可所造成的意义和影响。认为两家报纸情感讲述都采用了高度类型化的叙事方式,进而产制了高度类型化的女性形象,但两家报纸的类型化女性形象差异巨大,他们所呈现的形象和经历的故事不同,这些叙事和形象具有不同的社会文化后果。
-
从社会性别视角解读男画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杨丽梅
来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话语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核心"社会性别"的角度来分析男画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此反映出艺术中存在的男性话语霸权思想。文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内容上分析男画家作品中常见的几种女性形象。第二部分从社会文化层面追溯男权话语的根源。
-
从社会性别视角解读女画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杨丽梅
来源:
菏泽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画家
社会性别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从社会性别的视角,运用女性主义的方法来解读建国后中国女画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可透视出不同时期女性形象的历史变迁和女性意识的发展脉络。女画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毛泽东时代——女性意识缺失;20世纪80年代——女性意识萌芽;20世纪90年代——女性意识崛起。
-
《驯悍记》:莎士比亚心理知识的文学化——对凯瑟琳娜心理发展的解剖
-
作者:
杨丽华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驯悍记》
莎士比亚
心理知识
文学化
-
描述:
莎士比亚熟谙剧中人物心理,堪称一名心理大师。《驯悍记》可以看作对其心理知识文学化的杰出展示。一直以来批评家认为《驯悍记》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娜是一个在男权的威压下最终放弃自我、放弃了自己追求幸福快乐的初衷,而最终屈服于当时男权势力之下的悲剧女性形象。但就她个人而言,凯瑟琳娜的选择并非她悲剧命运的开始,相反,这一选择是她在心理发展逐渐成熟后的明智之举,将是她幸福人生的起点。凯瑟琳娜的心理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是对她心理逐渐成熟这一过程的描述,充分展示了莎士比亚对于女性心理的成熟把握。
-
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史的发展
-
作者:
杨丽梅
来源: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史
性别差异
女性主义艺术史
-
描述:
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史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它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反映了一些女艺术史论家要求改变以往的艺术领域中存在着以男性为主导的﹑性别不平等的现象,要求重现认识女性艺术家和艺术史。它分为传统的女性主义艺术史和后现代女性主义艺术史两个阶段,代表人物是琳达·诺克林和波洛克。1971年,诺克林发表的文章《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揭开了女性主义艺术史的序幕。诺克林的理论奠定了传统女性主义理论的基础,影响了后现代女性主义史论家波洛克。波洛克在研究中运用多种方法,把女性主义艺术史的研究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