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重返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五四”女性文学研究之一
作者: 李玲   来源: 漳州师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共生活领域   重返社会   石评梅   家庭生活方式   中国女性文学   “五四”女作家   “五四”女性文学   社会生活   陈衡哲   现代女性  
描述: 从把握命运自我意识的觉醒到满怀豪情地要为社会服务,再到困于家庭和社会的层层阻碍,以至于感受到生命不自由的苦痛,而去探寻人生哲理,“五四”女性文学真实袒露了现代女性初次摆脱家庭女奴地位、重返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时的心路历程,开启了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一个基本母题。
易性体验与两性平等——致舒芜老师
作者: 李玲   来源: 书城杂志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性体验   两性平等   男性主体   男性中心意识   批判   性别批评   女性文学   男性世界   女性主体性  
描述: 你们让我更自信地觉得性别批评不是"娘儿们"既无关紧要也拿不到台面上的呓语,它确实是关乎生命合理性、关乎文化合法性这样的大事。
主体间性与中国现代男性立场
作者: 李玲   来源: 新华文摘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第七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的主题"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性别"的确定,是鉴于女性文学研究学科化进程中一次静悄悄的学术转型。女性文学研究的关键词正在由女性而转向性别,与性别相关的一些理论问题也开始进入我们的学术思维,这次研讨会正是对这种转型的一种回应。性别作为关键词,对女性文学研究来说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是因为性别这个概念所涵盖的是男女两性,这样女性文学研究就是以女性文学文本为主,同时又将相关的男性文学文本作为互为参照比较的互文本进入我们的论题的研究;在男/女文学文本相互参照比较中,我们将会发现一些我们
巴金前期小说中的男性中心意识
作者: 李玲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中心意识   文学形象   巴金   革命叙事   男性世界   系列小说   女性主义   20世纪40年代  
描述: 该文认为,巴金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小说,从总体而言,是以子辈男性青年为主体的现代启蒙叙事,现代革命叙事,巴金在这些小说中的正面女性文学形象主要集中于自始至终都以美好心愿对待男性世界的女生身上。她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受难的天使型女性,以鸣凤,瑞珏,梅为代表,主要出现在巴金前期的反封建系列小说中;另一类是新生的圣女型女性,以李静淑,张文珠,李佩珠为代表,主要出现于巴金前期的革命系列小说中。
重返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五四”女性文学研究之一
作者: 李玲   来源: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共生活领域   重返社会   石评梅   家庭生活方式   中国女性文学   “五四”女作家   “五四”女性文学   社会生活   陈衡哲   现代女性  
描述: 从把握命运自我意识的觉醒到满怀豪情地要为社会服务,再到困于家庭和社会的层层阻碍,以至于感受到生命不自由的苦痛,而去探寻人生哲理,“五四”女性文学真实袒露了现代女性初次摆脱家庭女奴地位、重返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时的心路历程,开启了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一个基本母题。
阿拉伯近代女性文学家的悲剧
作者: 李玲   来源: 阿拉伯世界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男权社会   近代女性   阿拉伯   基本特征   文学创作   循规蹈距   女性文学   妇女权利   文学家  
描述: 阿拉伯近代女性文学以悲伤、消极与灰暗为基本特征,其原因与当时阿拉伯国家的社会状况有关.19世纪,阿拉伯妇女生活在深闺,在男子眼里只是他们享乐的工具,她们无权获得知识和自由,不能外出旅行.男权社会用高墙将她们深深禁锢.进入20世纪后,她们受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开始入学求知.但是,当她们迈步走向新生活时,各种困难、痛苦与波折迎面而来,于是有人拿起了笔,用以表现自己的苦难经历.可以这么说,这一时期女性文学家们的不幸遭遇与坎坷经历,决定了她们的文学创作.但应当指出,她们的文学作品停留在表现、暴露社会黑暗的水平
新文学曙光初露时的一颗新星(陈衡哲创作论)
作者: 李玲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话小说   表现手法   《留美学生季报》   文学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   散文艺术   《一日》   人道主义思想   陈衡哲   野蔷薇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陈衡哲是第一个尝试白话小说创作、第一个在异域背景上反映异域人民生活的作家,是新文学的第一位女诗人,是中国创作童话的第一人,也是一位优秀的散文作家。本文在初期新文学创作和女性文学背景上,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创造两方面详细考察陈衡哲的艺术个性,确立她参与创建新文学的历史地位
新文学曙光初露时的一颗新星:陈衡哲创作论
作者: 李玲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话小说   表现手法   《留美学生季报》   文学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   散文艺术   《一日》   人道主义思想   陈衡哲   野蔷薇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陈衡哲是第一个尝试白话小说创作、第一个在异域背景上反映异域人民生活的作家,是新文学的第一位女诗人,是中国创作童话的第一人,也是一位优秀的散文作家。本文在初期新文学创作和女性文学背景上,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创造两方面详细考察陈衡哲的艺术个性,确立她参与创建新文学的历史地位
劳特累克绘画中女性形象审美特征研究
作者: 李玲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特征   劳特累克   绘画   女性形象  
描述: 劳特累克是十九世纪末法国画坛上一位重要而特异的天才画家,在艺术生命的长河中犹如划过夜空的流星那样短暂。他用自己的努力与探索创造了既行于传统艺术之上又紧跟时代的绘画风格,开启了一个艺术时代的审美变化。生活与艺术密不可分,劳特累克结合自身独特的人生历程和艺术追求,以尖锐写实的笔触表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女性的堕落与悲哀,成为世纪末巴黎夜生活的出色描绘者和时代见证人。同样,他的艺术作品不仅让他名震一时也使他的生命得到强化和延续。劳特累克以自身忧郁而颓废的精神特质和当时时代审美思潮的影响使其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具有独特的
“十七年”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女性批评
作者: 李玲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批评   十七年电影   女性形象  
描述: “十七年”电影(1949—1966年)是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而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成为这一时期留给电影史最深刻的记忆。女性在经历了长达几千年被忽视的痛苦过程后,终于迎来了属于她们的春天,成为了被表现、被关注和被书写的对象,她们一扫中国早期电影中女性悲惨、消极、弱小的性情,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英雄”,在主流意识形态下承载了体现独立女性意识的表现功能,因而具有了某种象征性的意义。本文以女性视角为切入点,运用女性主义批评以及类型学等相关理论,系统梳理女性形象在特殊历史阶段下类型化的艺术特色,通过分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