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女孩》中女性情谊对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突围
-
作者:
李晓静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男权话语
后现代女性主义
菲勒斯中心主义
女性情谊
突围
珍珠
女性形象
姐妹情谊
话语霸权
-
描述:
在菲勒斯中心主义笼罩下,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被男权话语压制,女性形象也是在男性经历的描述中以被动的方式塑造。邝丽莎的《上海女孩》以女性为第一人称写作,以女主人公的经历为主线,叙述母女情谊、姐妹情谊对男权话语霸权的反抗,实现女性情谊对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突围。菲勒斯中心主义的"菲勒斯"(phallus,译为"阳具"),是男权的隐喻符号,他将男性的生理特征转化为社会秩序上的优越性,而利用女性生理上的"缺失"规定男优女劣、男尊女卑,肯定男性的权威,以父权制的正面价值建
-
浅析尤金·奥尼尔心中的女性世界
-
作者:
李晓颖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尤金·奥尼尔
戏剧
女性
-
描述:
尤金·奥尼尔用其独到的笔触刻画了他心目中的女性形象,在他的作品中,其女性形象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有着强烈的征服占有欲的欲望女性,而这些女性又不乏母性的温柔、献身精神;另一种是富于幻想、难以承受生活重荷的女性,她们通常是以弱者的形象展示于读者面前。但是奥尼尔的世界观决定了他笔下的女性总是在不断地与命运搏斗,寻求自我。
-
以姐妹情谊解读影片《雪花秘扇》
-
作者:
李晓静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同”
姐妹情谊
女性主义
-
描述:
电影《雪花秘扇》改编自美国华裔女作家邝丽莎的同名小说,由以细腻刻画女性形象著名的旅美华裔导演王颖执导。影片由两个彼此平行却又有潜在联系的时空组成,分别讲述了发生在晚清和当代的两段女人之间缠绵、凄美、真挚的感情故事。本文通过分析两对主人公之间微妙的关系,充分证明了她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女同性恋,而是女性间浓郁深邃的姐妹情谊。笔者希望通过此研究分析,为当今人情冷暖的时代提供一种人际关系的全新视角。
-
女权形象的塑造及悲剧命运的多维透视:《骆驼祥子》中虎妞形象的再解读
-
作者:
李晓郁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虎妞
一个女人
女性世界
男权中心
女性主体意识
性别意识
自主婚姻
《骆驼祥子》
多维透视
男权主义
-
描述:
虎妞是老舍的名著《骆驼祥子》中一个性格十分复杂的人物,其鲜活动人的女性形象、泼辣豪爽的个性、浅俗直接的语言以及复杂的人生遭遇一直是读者和研究者讨论和关注的焦点。作品中虎妞与社会下层贫苦洋车夫祥子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她又是洋车厂老板的女儿,是一个剥削者,这就使得她具有了复杂、特殊的地位和性格。关于虎妞这一形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虎妞与作品中
-
《上海女孩》中女性情谊对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突围
-
作者:
李晓静
来源:
山花(下半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文学作品
上海
菲勒斯中心主义
女性情谊
突围
女孩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菲勒斯中心主义笼罩下,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被男权话语压制,女性形象也是在男性经历的描述中以被动的方式塑造。邝丽莎的《上海女孩》以女性为第一人称写作,以女主人公的经历为主线,叙述母女情谊、姐妹情谊对男权话语霸权的反抗,实现女性情谊对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突围。
-
《淞滨琐话》之女性视角解读
-
作者:
李晓音
来源:
邢台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淞滨琐话
解读
-
描述:
《淞滨琐话》是笔记小说中的代表作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进行分析,力图达到对书中女性形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
中德文学中女性形象的重构:论《美狄亚·声音》和《潘金莲之前世今生》中“坏女人”形象的颠覆
-
作者:
李晓晨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理论
女性形象重构
美狄亚
潘金莲
去污名化
-
描述:
中西方的传统文学中一直都不乏“坏女人”的形象。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和女性意识的觉醒,许多女性作家开始质疑和重塑这些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背负着千百年骂名的女性形象。这种形象重构工程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为“坏女人”正名,同时也是女性作家对社会性别权力体系的一种探究以及对女性自身处境的反思。本文以中德两位当代著名女作家的长篇小说,克里斯塔·沃尔夫的《美狄亚·声音》和李碧华的《潘金莲之前世今生》为例,借助性别理论,对两部作品从内容到叙事技巧两个层面进行比较分析,阐释两位女作家对中西方传统文学中两个著名的“坏女人”—
-
朱淑真诗歌意象研究
-
作者:
李晓娟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歌意象
审美特质
成因
朱淑真
特点
-
描述:
朱淑真是宋代卓有成就的女诗人和女词人,是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史上一位极见光芒的女性。至目前为止,对她本人及其诗词作品的研究成果可说是逐渐丰厚。本文立足于朱淑真诗歌作品文本,立足于前人的相关研究,从诗歌构建的基本元素—意象入手,旨在对朱淑真的诗歌意象作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全文主体分为四章,再加上绪论和结语共六个部分。绪论部分综述作者生平、至目前有关朱淑真的研究概况,提出本论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切入的角度、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一章·朱淑真诗歌意象解读,通过从内容范畴的角度对朱淑真337首诗歌中意象词的统计、
-
女性的发现与自我言说:以丁玲、萧红、张爱玲为例
-
作者:
李晓凤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
张爱玲
女性的自我言说
文化
丁玲
萧红
作品
-
描述:
在中国女性的发现与自我言说史中,丁玲、萧红和张爱玲具有特殊的阶段性意义。她们在“五四”落潮后登上文坛,与第一代女性作家不同,她们是一群正视历史、解构历史的女作家。她们敢于写女性个人的苦闷、女性对于社会和时代的认识、女性特征的人生灰暗和女性对于爱情的想法……这三位女作家用她们的文字解构了男权社会的女性历史,展现了女性在大时代里悲惨的命运,她们“发现”了女性的历史,并敢于“自我言说”。在本文中,笔者着重探索了丁玲、萧红、张爱玲三位女性作家的“自我言说”,从“作家和作品”的角度研究作家的生平与作品之间的关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