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李晓 】搜索到相关结果 29 条
情感故事中的女性呈现:上海生活消费类报纸“情感专栏”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李晓宇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情感专栏
女性形象
生活消费类报纸
描述:
本文主要通过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生活消费类报纸“情感专栏”的女性形象进行研究。通过量化分析得到具体的女性形象,在描述现象的同时,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解读其中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在此基础上,对上海生活消费类报纸“情感专栏”中的女性
论福克纳作品中的南方女性形象
作者:
李晓阳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福克纳作品
南方历史文化
女性形象
美国南方
描述:
作为福克纳的女读者,我对他作品中以南联邦妇女,南方淑女,白人母亲,老处女及黑人保姆为代表的南方妇女典型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本文旨在立足于南方历史文化的大框架中,研究福克纳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再认识和再创造。在福克纳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关于女性的两个主题一是妇女,无论贫富,黑白,都遭受着南方父权统治的无情迫害;二是整个种植园思想体系赖以生存的严格的种族、阶级、性别范畴正在尚未从内战失败和重建耻辱中恢复过来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南方迅速瓦解。|As a female reader of William Faul
永井荷风中后期小说的创作特征:以“形影相弔”为中心
作者:
李晓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安德烈·纪德
形影相吊
中后期小说
永井荷风
描述:
作品;中后期则受到当时19 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唯美主义文学的影响。与此同时,永井荷风青年时代流连花街柳巷的浪荡经历和
第二次妇女运动对美国政治及社会文化的影响
作者:
李晓阳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参与
妇女运动
妇女组织
性别差异
描述:
在20世纪50年代,随着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突飞猛进,妇女的独立意识逐步觉醒,第二次妇女运动也在沉寂了近半个世纪后在美国社会大规模爆发。在国家层面,与第一次妇女运动相比,第二次妇女运动的影响力扩大到美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美国妇女斗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层面上,第二次妇女运动开始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与响应,美国妇女运动的国际影响力也得到进一步增强。 相比第一次妇女运动,美国第二次妇女运动提出的斗争诉求具备更多的进步性。首先,在斗争方式上,第二次妇女运动开始走向独立自
萧红、迟子建文学创作比较论
作者:
李晓飞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作家
文学比较
文学创作
萧红
女性文学
迟子建
描述:
内容提要东北三省地处东北亚的核心,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文学传统,涌现过大批的文学人才,在这个作家群体中,于新时期被批评家作比较最多的两位作家莫过于时隔半个世纪相继从北大荒进入都市的萧红与迟子建,她们同样受北国风光的文化滋养,在选题、文体、风格上有着许多
哈丽黛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作者:
李晓丹
来源:
喀什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
女性形象
知识女性
哈丽黛
描述:
在维吾尔当代文学史上,哈丽黛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优秀女作家。哈丽黛致力于创作爱情婚姻小说。在哈丽黛的小说世界中,有很多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其中女性形象占她所塑造人物形象的绝大部分。女性形象是哈丽黛小说世界的中流砥柱。笔者整合概括、分析了哈丽黛塑造的女性形象,跨时空地把哈丽黛和其他作家进行比较,其目的是深入研究哈丽黛及其小说创作,为各族人民打开了解哈丽黛及其小说的一面窗,为现实生活中的维吾尔女性提供反思的平台。本论文的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的内容是立足文本概括哈丽黛笔下的女性形象,把她创作的女性形象分成两大
脱缰的野马——现代文学叛逆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李晓丽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文学
叛逆女性
女性认同
描述:
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女性受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以“受难者”的形象出现在传统文学作品中。她们不是作为一类社会群体而存在,而是被当作“附属品”,被分散退却在以“夫”为中心的封建家庭中。女性权利的被剥夺,加之自由的丧失,使她们失去自我,没有经济地位,必须要依附于丈夫而存在。女性的自我存在与自我价值,逐渐被父权家族无尽的义务和宗族的利益所消融。在封建宗法家庭的制约中,女性逐渐被异化,她们必须是符合传统道德观念的“闺范淑女”,或者是顺从忍让甘愿被驯服的“家庭奴隶”。而在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文学作家受西方
唐代人物画中女性形象及造型方法研究
作者:
李晓霞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唐代人物画中女性形象及造型方法研究
中德文学中女性形象的重构:论《美狄亚·声音》和《潘金莲之前世今生》中“坏女人”形象的颠覆
作者:
李晓晨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理论
女性形象重构
美狄亚
潘金莲
去污名化
描述:
中西方的传统文学中一直都不乏“坏女人”的形象。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和女性意识的觉醒,许多女性作家开始质疑和重塑这些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背负着千百年骂名的女性形象。这种形象重构工程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为“坏女人”正名,同时也是女性作家对社会性别权力体系的一种探究以及对女性自身处境的反思。本文以中德两位当代著名女作家的长篇小说,克里斯塔·沃尔夫的《美狄亚·声音》和李碧华的《潘金莲之前世今生》为例,借助性别理论,对两部作品从内容到叙事技巧两个层面进行比较分析,阐释两位女作家对中西方传统文学中两个著名的“坏女人”—
卡夫卡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李晓娟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传性
现代心理学
卡夫卡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西方现代派文学大师。他生前默默无闻,身后却获得世界性的声誉。他创作的《变形记》、《诉讼》、《城堡》等作品被视为二十世纪的经典之作。卡夫卡以其作品的多义性著称,歌德在评价莎士比亚时留下一句名言: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说不尽”的评语如果用在卡夫卡身上一样是适用的。卡夫卡的作品内涵丰富、深刻、复杂而深奥,所有这些特点又反射出作者性格的矛盾性和人格的多重性。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卡夫卡进行研究,形成经久不衰的“卡夫卡热”,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