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美国悲剧》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朱丽蒙   来源: 文学教育(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   本我   超我   女性  
描述: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是本我、自我、超我的集合体。当这三方面不平衡时,人格就会扭曲,就会感到痛苦。德莱塞的《美国悲剧》中描写的女性也不例外。女性这一身份与人格结构的三方面相互交织,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的美国,展现了女性"美国梦"的破灭。
浅析梦枕貘的《阴阳师》风潮及其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朱丽丽   徐凤   来源: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阴阳师》   梦枕貘   女性形象  
描述: 日本20世纪末最受欢迎的阴阳文化题材小说莫过于梦枕貘的《阴阳师》。该作品的出版在日本社会上引起了一股"阴阳师"浪潮。小说以幽暗遥远的平安时代为背景,虚构了一个人鬼共处的神秘世界。其中独特的女性角色们更是令人婉婉叹息。高贵典雅的蜜虫、心生恶鬼的神秘公主……作者对他们的细致描写,凸显了她们的形象,也时时牵动着读者的心弦。
女性励志青春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以《我的青春谁做主》为例
作者: 朱丽   陈文祥   来源: 中国西部科技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我的青春谁做主》   女性青春励志剧   女性形象  
描述: 以《我的青春谁做主》为代表的女性励志青春剧从女性视角出发,全面反映了老、中、青三代女性的精神面貌,塑造了自我意识觉醒、独立自主、敢于追求和承担、具有多元价值取向的女性形象。媒介在反映女性时淡化职场性别意识,彰显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对以往的女性刻板印象形成了一定冲击,也有利于两性融合终极目标的实现。
《白雪公主后传》——后现代社会男性地位与女性主义思想觉醒的冲突
作者: 朱丽芳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雪公主后传》   男性地位   女性主义思想  
描述: 《白雪公主后传》是对经典格林童话的颠覆,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该时期是美国女性主义崛起的时代。该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女性形象,反映了女性主义思想的觉醒,这种思想的崛起令男女双方都感到迷茫,男性地位与女性主义思想觉醒之间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迸发,但在男权仍处于主导地位的时代,女性仍然摆脱不了充当男性“附庸”的悲剧命运,这也是由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所决定的。
《白雪公主后传》——后现代社会男性地位与女性主义思想觉醒的冲突
作者: 朱丽芳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雪公主后传》   男性地位   女性主义思想  
描述: 《白雪公主后传》是对经典格林童话的颠覆,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该时期是美国女性主义崛起的时代。该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女性形象,反映了女性主义思想的觉醒,这种思想的崛起令男女双方都感到迷茫,男性地位与女性主义思想觉醒之间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迸发,但在男权仍处于主导地位的时代,女性仍然摆脱不了充当男性"附庸"的悲剧命运,这也是由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所决定的。
《白雪公主后传》
作者: 朱丽芳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白雪公主后传》是对经典格林童话的颠覆,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该时期是美国女性主义崛起的时代。该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女性形象,反映了女性主义思想的觉醒,这种思想的崛起令男女双方都感到迷茫,男性地位与女性主义思想觉醒之间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迸发,但在男权仍处于主导地位的时代,女性仍然摆脱不了充当男性“附庸”的悲剧命运,这也是由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所决定的。
王仁华工笔戏曲人物画作品赏析
作者: 朱丽娟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造型   王仁华   工笔戏曲人物  
描述: 在品味王仁华的精美画作时,我们可以发现她从中央美术学院研习回来后,开始在画面中有意识地加入一些京剧戏曲的符号,并将其与现代青年女性形象相融合,从而使语境的表达更加深刻,以小见大,写形传神。但这种深刻并非故作惊人之笔,而是艺术家求索心灵所达之境的巧妙揭示。
闰土银项圈的心理意象
作者: 朱丽丽   来源: 商业文化(学术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意象   银项圈   闰土  
描述: 鲁迅先生在创作小说时,善于运用具有特殊意象的"道具"来烘托主题,增强人物和情节的形象性和感染力。例如《风波》里的小女孩六斤本来具有天生的反叛精神,但是在小说结尾鲁迅写道"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于是又一个被封建思想征服并将继续被摧残的女性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这里的"双丫角(向上而反叛)、一支大辫子(下垂而温顺)、十八个铜钉的饭碗(破而未毁的封建制度)"都被作者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同样,在《故乡》这个
男性欲望召唤下的古代美女形象
作者: 朱丽丽   来源: 商业文化(学术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女形象   欲望权   物品化   代偿性  
描述: 以《金瓶梅》女性形象的出现彻底沦为满足男性性欲的艺术代偿[1],中国古代美女形象的不断演变其实是男性欲望与欲望权不断膨胀的产物。文学尽管是属于作家个人的思维活动,但是素材却来源于现实生活,无疑作品中所描写的美女形象是符合普遍男性的需求。
用"五四"精神写革命:谈丁玲的"革命加恋爱"小说
作者: 朱丽生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加恋爱”   独立   束缚   信仰   丁玲  
描述: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成就极高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风格多样,主题深刻。她在创作初期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后,为适应革命的需要和当时的文学创作风潮写了一些"革命加恋爱"模式的小说,这些小说的出现补充了当时文坛的小说创作,更在新的高度上展现了女性群体在大革命的时代背景下的际遇。但是由于丁玲个人经历的欠缺,她的"革命加恋爱"小说在对"革命"这一时代主题的描写上显得单薄而肤浅,在其作品中"革命"所代表的时代内涵更多的表现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被束缚的独立的救赎。以"五四精神"来写革命是丁玲创作的"革命加恋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