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慰安妇》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朱丹   来源: 英语广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主权   《慰安妇》   女性形象   话语权  
描述: 美国韩裔女作家诺拉·凯勒的《慰安妇》讲述了母女之间的故事,反映了女性作为慰安妇的悲惨遭遇。本文试图从女性身体自主权的缺失和话语权的丧失两方面分析《慰安妇》中的女性形象。
电影《芳心之罪》的南方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朱丹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贝丝·亨利   南方女性形象   《芳心之罪》   后女性主义  
描述: 电影《芳心之罪》(Crimes of the Heart,1979)由美国当代女作家贝丝·亨利的同名戏剧改编,主要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南方密西西比州马格拉斯三姐妹在男权社会中争取自我尊严和人格完整的故事。本文以电影《芳心之罪》为基本载体,从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解读马格拉斯三姐妹,从被社会遗弃而失意、身心不健全的传统南方淑女到为独立自主而激烈抗争的当代南方女性,最终实现了自我救赎,树立了当代南方女性的新形象。
性别差异视角下的技能技巧课教学研究——以普通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为例
作者: 朱丹   来源: 长春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技能技巧课   音乐教育   性别差异  
描述: 性别差异对于教育的启示、基于性别差异的视角去探索和理解教育的规律并引导被教育者的自我认识及规划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差异”最早出现于心理学的研究中,于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的著作《差异心理学》中体现。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理论的发展,学科视野不断扩展,相关学科的观点不断被教育学理论研究者所借鉴。性别差异相关研究成果越来越多的影响了教育理论的发展,其独特的学术视野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气息。普通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是对未来音乐教育实践者的培养,教育首先以人的发展为前提,人的个体性别差异是自然存在
从伍慧明的《骨》评当代华裔美国女性文学之创伤叙事
作者: 朱丹   苏红莲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感伤小说   寻梦   小说叙事   反思小说   小说作品   慧明   主题内涵   人物形象   美国女性   创作文本  
描述: 伍慧明是华裔美国女性文学的杰出作家,其小说处女作《骨》是感伤文学的代表作品。因此,结合小说《骨》的创作文本,分析其感伤叙事及其相关问题,既利于普通读者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及其深邃的主题内涵,又利于创作者研究者分析感伤叙事的相关问题,所以在此有必要结合自己反思小说《骨》的阅读感悟,参考其他研究者对于感伤特点的分析,对小说创作中的“感伤叙事”问题进行一个详细的解读。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