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电视剧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探源
作者: 王若斯   来源: 新西部(理论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觉醒   女性关怀   电视剧  
描述: 本文通过对《甄嬛传》、《大明宫词》、《橘子红了》等部分电视剧中表现出的女性意识雏形、女性主义考量、女性新形象的分析,认为近年电视剧的主题思想越来越倾向于女性意识的挖掘与回归,不少电视剧中女性人物对自由和人性的追求、对权力的向往表现着一个时代背景下女性的生存环境和心理状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解读简·奥斯汀的《理智与情感》的文化内涵及女权主义
作者: 朱励斯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小说《理智与情感》的作者是19世纪初期英国的女性作家简·奥斯汀。奥斯汀一生对女性文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奥斯汀从小生长在美国的乡村,在她所写的小说作品中会较多涉及乡村生活,基本上都讲述了关于"乡村中三四户人家"的年轻人的情感故事。通常会借助一对对青年男女走在爱情道路上的曲折故事来表现现实社会中一幅幅关于情感的图画,从一个侧面来为读者展现出19世纪英国社会的景象。一、小说《理智与情感》的背景与作者简介
凌叔华小说女性人物描写新论
作者: 郑斯扬   来源: 钦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人物描写   凌叔华   限制叙事   女性病态心理  
描述: 凌叔华《花之寺》、《女人》小说集女性人物描写中所建立的客观写实的艺术品格,体现了一种新的文学观念和审美情趣,它与其他形式的小说创作相比有着显著不同:一是强化作者对人物心灵和命运的认知和感受,使作者成为人物遭遇的代言人。二是剖析作为资产阶级女性们的病态心理。三采取客观的第三人称限制叙事。
妇女运动的消长
作者: 斯丁   来源: 中国妇女 年份: 194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妇女运动的消长
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作者: M·菲斯克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英国的妇女问题研究
作者: 罗斯   明博   来源: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固定形式   家庭生活   生活方式   女权主义者   妇女运动   妇女问题研究   英国   高等教育机构   女权主义运动   妇女研究  
描述: 生活在各国和各种条件下的妇女正在继续投入女权主义运动的旋涡,向无论是家庭生活中还是社会范围内的旧的生活方式和思维发出挑战。运动本身没有固定形式:如果70年代在西方它主要是走上街头并采取激励姿态的策略形式,那么,80年代就开始了经由各种机关和学科的漫长道路。今天我的任务在于叙述英国现有的特殊高等教育机构——或者,换句话说,谈谈女权主义在科学上的漫长道路。
从女性文学角度看冼玉清先生的诗词创作
作者: 罗斯宁   来源: 岭南文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从女性文学角度看冼玉清先生的诗词创作
视野之外的真实——评林丹娅《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
作者: 郑斯扬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论   历史书写   历史文化语境   中国女性文学   西方女性主义   当代   20世纪90年代   林丹  
描述: 新时期以前的批评者大都将关注重点放在中国女性文学产生的具体历史文化语境的考察之上,持有一种既反抗又兼容的批评立场.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借鉴西方女性主义批评方法来研究文学的学术实践大量出现,中国女性文学史的书写者以颠覆传统男性话语为目的,开始了更具鲜明的以女性主义理念为基点的重构女性文学活动的历史书写样式,(可以称之为"女性主义书写").
李清照与宋代女性词
作者: 罗斯宁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宋代女性词   女性文学  
描述: 文章主要从女性文学的角度观照李清照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宋代女性词具有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自尊、自强的要求、自恋、自怜的情结等思想感情特色,在艺术上多委婉情深、率真自然、浅白通俗。李清照词集宋代女性词之人成,成为宋代女性词的杰出代表。显然,李清照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过人的抱负,使其词也有一种超乎一般女性词的“丈夫气”,从而兼有女性词和士大夫词之长,成为千古流芳的“易安词”。
视野之外的真实:评林丹娅《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
作者: 郑斯扬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动态过程   新时期   历史文化语境   中国女性文学   西方女性主义   书写   批评方法   学术实践   当代   林丹  
描述: 新时期以前的批评者大都将关注重点放在中国女性文学产生的具体历史文化语境的考察之上,持有一种既反抗又兼容的批评立场。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借鉴西方女性主义批评方法来研究文学的学术实践大量出现,中国女性文学史
< 1 2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