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敏俊卿,马艳】搜索到相关结果 8 条
-
少数民族女性学研究向纵深发展——记中央民大中国少数民族妇女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庆祝活动暨第三届妇女发展与进步国际学术研讨会
-
作者:
敏俊卿
马艳
来源:
第三届妇女发展与进步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女性学科
女性权益
民族女性
女性文化
-
描述:
本文对中国少数民族妇女研究中心的发展进行了论述。十年来,妇女研究中心以少数民族妇女研究为重点,深入拓展多学科、多领域的女性理论研究和教学,努力探索有中国特征和民族特色的女性学学科建构和女性文化研究,积极开展校内外、国内外的交流和合作,为推动高校乃至全国女性理论研究和教学,特别是少数民族女性文化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
邕城女性“动起来”
-
作者:
马艳
来源:
南宁日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邕城女性“动起来”
-
惨烈凋零的花朵:论萧红苦难叙事中的女性书写
-
作者:
马艳
来源:
科教文汇(上旬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萧红
苦难叙事
女性
-
描述:
萧红的小说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底层女性形象,以多重视角冷静地展现了女性身体的苦难、精神的苦难、命运的苦难,具有浓烈的生命悲剧意识。本文通过分析萧红笔下的女性形象,揭示出女性苦难的深层次原因。
-
如何看待伊斯兰文化与穆斯林女性研究
-
作者:
敏俊卿
来源:
中国宗教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学时代
女性研究
穆斯林
伊斯兰教
伊斯兰文化
-
描述:
从小生活在非穆斯林地区的丁宏教授说,自己虽然是回族,可是系统接触伊斯兰教知识却始于大学时代。
-
浅析托尼·莫里森小说《爱》中的姐妹情谊
-
作者:
马艳
来源:
文学教育(中)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爱》
姐妹情谊
-
描述:
托尼·莫里森在2003年发表的第八部小说《爱》中延续了对黑人女性问姐妹情谊主题的探讨,讲述了克里斯廷与留心之间变幻莫测的姐妹之爱。两人年少时建立起的亲密同盟因以比尔.柯西为代表的父权的介入而分崩离析,随后她们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权利争斗,直到故事末尾留心意外坠楼。生离死别之际,她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终于重拾了失落多年的姐妹情谊。通过对故事中几位彼此爱恨交织的女性人物的刻画。莫里森进一步揭示了姐妹情谊在黑人女性重构自我和身份认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呼吁生活在以男性价值为中心的政治生态环境下的女性团结起来,
-
浅析托尼·莫里森小说《爱》中的姐妹情谊
-
作者:
马艳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
托尼﹒莫里森
姐妹情谊
-
描述:
托尼﹒莫里森在2003年发表的第八部小说《爱》中延续了对黑人女性间姐妹情谊主题的探讨,讲述了克里斯廷与留心之间变幻莫测的姐妹之爱。两人年少时建立起的亲密同盟因以比尔﹒柯西为代表的父权的介入而分崩离析,随后她们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权利争斗,直到故事末尾留心意外坠楼。生离死别之际,她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终于重拾了失落多年的姐妹情谊。通过对故事中几位彼此爱恨交织的女性人物的刻画,莫里森进一步揭示了姐妹情谊在黑人女性重构自我和身份认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呼吁生活在以男性价值为中心的政治生态环境下的女性团结起来
-
一花独放犹见春——对易安词中女性形象的再认识
-
作者:
马艳珍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对比
李清照
突破
词
女性形象
-
描述: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因为易安词中的女性形象就是词人自己,文章首先分析了李清照的性格特点。其次,从分析李清照的具体词作入手,展示她词中形象的多样化,并与传统文学中的“男子作闺音”进行比较;第三是通过将李清照与潘金莲和林黛玉两个形象比较,进一步论述李清照在女性形象塑造上的突破。
-
共产国际对中共早期妇女运动的影响
-
作者:
刘畅
马艳娟
来源:
黑龙江史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运动
共产国际
中国共产党
-
描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妇女运动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在理论上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制定了较有成效的策略并付诸于实践。但因党早期缺乏足够的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不可避免的有些许不足之处,但却为推动妇女运动的发展,促使妇女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并为以后党领导的妇女运动奠定了理论、群众和干部上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