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现实与理想中流浪:张炜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
作者:
张妙文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德理想主义
张炜
人物形象
-
描述:
近年来,张炜成了批评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但张炜的研究者往往只重视其作品的主题研究,对其作品的艺术形象缺乏足够的重视。缺乏对艺术形象的深入分析,无疑会影响到对其作品的全面、深刻的理解。本文试图通过对张炜
-
家庭天使——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分析狄更斯笔下的女主人公
-
作者:
张雪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家庭天使
男性至上
维多利亚时代
愤怒天使
-
描述: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最受欢迎的天才作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十五部长篇小说,诸多短篇小说和杂文。狄更斯小说在人物塑造、叙事方式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所以它的魅力经久不衰。
狄更斯在评论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受到同时代和后代作家及评论家的敬仰,关于他的传记与评论举不胜数。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对狄更斯小说中女性人物以及她与男性的相互关系进行专门研究的很少。今天,随着性别研究的不断发展,对这个方面作专门研究的时机已经成熟。狄更斯对女性的态度如何?他在小说中怎样
-
《彩虹》中的女性
-
作者:
张兰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实现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自然本我
社会自我
-
描述:
二十世纪初期的英国,资本主义现代工业极大地压抑和扭曲了人性。社会动荡不安,失业工人和女权运动者组织了大量的罢工和游行,人们对与德国作战的恐惧与日俱增;举国上下对于英国的前途充满焦虑和怀疑,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满困惑。英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在这样一个危机四伏的年代,妇女运动达到了高潮。女权主义者们强烈要求获得和男人一样的社会政治权利,尤其是选举权。
作为一个尊重人性和自由的作家,劳伦斯憎恨工业社会对人性的压抑,主张恢复人的自然本性。劳伦斯认为两性关系的失衡是一切社会问题的症结,因
-
让“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更具时代特色
-
作者:
张爱民
张小聂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联组织
家庭文化
家庭道德
精神文明
文明家庭
-
描述:
伴随着历史的进程,“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从城镇发展到农村,从街道发展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紧扣时代脉搏,逐渐成为以提高家庭成员道德素质为主要目的,以家庭文化建设、家庭美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党和全社会的认可和赞誉,应该说这是妇联组织在我国妇女运动史上创下的历史性的辉煌。在中国妇女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慕华大姐把“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和“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并称为妇联的三项主体活动,并强调指出,这三项活动在推进
-
江苏明清小说女性形象的区域差异
-
作者:
张倩如
来源:
江苏地方志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清小说
塑造
小说创作
六朝
作品
女性形象
志怪小说
人物形象
-
描述:
明清两代是江苏继六朝志人、志怪小说之后小说创作的又一个颠峰时期。就小说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而言,无论是作品的数量分布,还是在表现形式、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
-
论鲁迅小说中的悲剧性女性形象
-
作者:
张佳惠
来源: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悲剧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文章通过对《明天》、《祝福》、《离婚》中的三个女性形象的解读 ,阐述了鲁迅对封建宗法制度的整性批判
-
生命的叩问--张洁伤口中女性形象的文化反思
-
作者:
吉崇敏
张景忠
来源: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张洁作品
家
文化反思
女性
-
描述:
张洁的作品承接了“五四”新文学史上对妇女解放道路的探寻,而走向女性精神层面的建构。对家的背叛与守望,对女性自身的寻求,对和谐 的伊甸园的追求,构成张洁笔下女性形象的文化特征。
-
《散文诗两篇》
-
作者:
杨晓雷
张翠敏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屠格涅夫
研究方法
象征性形象
象征手法
散文诗
心理描写
“记忆”
社会本质
女性形象
探究学习
-
描述:
《散文诗两篇》
-
生命的叩问--张洁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文化反思
-
作者:
吉崇敏
张景忠
来源: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张洁作品
家
文化反思
女性
-
描述:
张洁的作品承接了"五四"新文学史上对妇女解放道路的探寻,而走向女性精神层面的建构.对家的背叛与守望,对女性自身的寻求,对和谐的伊甸园的追求,构成张洁笔下女性形象的文化特征.
-
重读《致橡树》
-
作者:
张玉庭
来源:
小作家选刊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棉树
漂亮
舒婷
爱情观
认定
爱情诗
前不久
重读
女性形象
橡树
-
描述:
提起爱情诗,总觉得舒婷的《致橡树》写得最美也最棒,为什么?因为诗中“木棉”对“橡树”的表白的确太漂亮太机智太坚贞也太生动了!于是认定,能拥有此种爱情的人是幸福的,能持有此种爱情观的人也决非平庸浅薄之辈! 尤其让我感慨万千的是,前不久看报,又发现了一条极重要的信息,这就是舒婷写《致橡树》的本意并不是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