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张倩】搜索到相关结果 38 条
-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飘》中女性悲剧
-
作者:
张倩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美国女作家米切尔的《飘》以南方庄园贵族小姐思嘉的命运为主线,讲述了南北战争给南方带来的重创及战后南方恢复的历史。作品中作者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她们无一例外的都以悲剧命运收场。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对女性的悲剧命运加以分析,并对父权制的消极影响加以批判。 女性悲剧生态女性主义父权制1936年,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飘》问世。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女性媒介形象建构对外来文化的借鉴:以摩登、职业女性为例
-
作者:
张倩
来源:
东南传播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女性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好莱坞
摩登女性
-
描述: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女性思想的解放以及女性运动的兴起,中国电影塑造了许多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电影制作在对外来电影理论的运用中也有所创新,女性形象的建构受到了好莱坞明星的演绎风格影响以及电影语言的运用。这一时期,中国电影经历了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及本土文化的传承。相比二十年代女性形象,三十年代电影对其有着延续性,同时将视角关注到弱势女性群体在苦难中觉醒的形象。本文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电影中"摩登女性"和"职业女性"为主的新女性形象为例探讨这一时期中国电影对外来文化的借鉴。
-
从婚恋维度看新世纪军旅女作家笔下的女军人形象
-
作者:
张倩
来源:
艺术广角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恋主体意识
军旅文学女性作家
女性形象
-
描述:
从"革命理想至上"到"情感至上"再到"尊严至上",这是新世纪军旅女作家在塑造女军人形象时,表现出的特殊题材趣味与情感倾向。在尊重传统价值观的前提下,新世纪军旅女作家的独特贡献在于,在塑造女军人形象从"无我"到"有我"再到不断强调"小我"重要性和特异性的这一过程中,不断拓展每一个历史阶段女军人主体意识的内涵和外延,既表现出女军人主体意识的渐强,也充分体现了新世纪军旅女作家对于当代军旅文学的独特贡献。
-
从《日用家当》看美国黑人女性的身份认同
-
作者:
张倩
来源:
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用家当》
美国黑人文化
艾丽丝·沃克
身份认同
-
描述:
《外婆的日用家当》作为艾丽丝·沃克的经典短篇小说,已有相当丰富的分析和解读,但大多数评论都从文中的隐喻、象征、女性人物形象、文化冲突、妇女主义等角度进行分析,对于黑人女性文化身份及社会身份的寻求方面写的却不多。因此本文试图以《日用家当》为基础,从美国黑人女性的文化及社会身份认同角度出发,对文中的三位黑人女性进行重新解读,从而给出一个相对全面的研究结果,即面对白人及其文化,黑人女性自己如何更好地认同自己文化和社会身份!
-
《最蓝的眼睛》中黑人女性叙事声音的建构
-
作者:
张倩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建构
女性主义叙事
叙述声音
-
描述:
托妮·莫里森是当代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共出版了十部小说和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她于1988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奠定了黑人文学在世界文坛的地位,同时标志着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她的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发表于1969年,从那时起莫里森开始了她的文学生涯。这部作品以黑人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开始,展现出莫里森对黑人女性生活的关注。莫里森在这部小说中构建了两种叙事声音:作者型叙述声音和个人型叙述声音。通过这两种叙事声音莫里森向读者展示了黑人女性所遭受的压迫与她的女性主义思想。
-
艾丽丝·门罗小说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张倩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关系
门罗
女性形象
-
描述:
艾丽丝·门罗是加拿大当代文坛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她创作了上百篇短篇小说,塑造了许多各具特色、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在复杂多样的表象之后隐藏着门罗对女性的深刻的思考。女性形象在女性与男性的关系,女性与女性的关系,女性自我之间的关系中得到完整诠释,完成对女性在不同关系中的立世状态的描摹,对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启迪。与男权社会对应的女性形象中,女性形象主要包含抗争型、矛盾型和传统型。抗争型主要是指反抗男权社会的禁锢,敢于追求自我追求自由的女性类型。传统型是为男权社会所内化,从里到外已经成为男性的奴隶的女性类
-
毕加索与达利绘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比较
-
作者:
张倩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绘画作品
比较
毕加索
达利
女性形象
-
描述:
毕加索与达利,虽然都是西班牙人,都继承了西班牙热辣、张扬的民族风格,但是就二者对于女性的态度和以女性为背景创作的艺术作品而言,他们二人却各自展现了自己不同的意识态度和创作风格。毕加索的生活和创作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女人的陪伴,不同的女性引领着毕加索开拓全新艺术风格。在毕加索创作的以女性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中,他先把女人和艺术都敲击的支离破碎,然后再把他们重新整合,给予他们新的生命与绽放。与毕加索不同的是,达利一生的艺术创作也始终有女人的陪伴,只不过这样的女性只有一位,那就是他的妻子加拉。加拉是达利艺术创作中唯一的
-
我国报纸新闻报道中女性形象的历史、现状与发展研究
-
作者:
张倩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报纸新闻报道
历史
现状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运用历史梳理和文本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1950年至2006年的《人民日报》、《中国妇女报》、《南方都市报》三种不同类型的报纸作为分析研究的文本,结合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从整体上勾勒出50多年来我国报纸新闻报道中女性形象嬗变的轨迹,并试图探究嬗变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以此为据,指出了报纸新闻报道中女性形象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为今后女性新闻报道的发展提供一个历史的借鉴和思考问题的新视角。引言提出了论文研究的对象、方法、目的和意义。正文共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建国后报纸新闻报道中女性形象的历
-
Construction of Female Subjectivity:A Feminist Narrratological Study of Toni Morrison's The Bluest Eye
-
作者:
张倩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女性主体建构
《最蓝的眼睛》
叙事声音
叙事视角
-
描述:
托妮·莫里森是当代美国著名非裔女作家,共出版了八部小说和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她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这不仅奠定了黑人文学在世界文坛的地位,同时标志着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随着她第一部作品《最蓝的眼睛》的发表,莫里森开始了她的文学生涯。这部作品不仅帮助莫里森确立了其女性作家身份,也揭示了她对黑人社区和黑人女性命运的关注。由于莫里森出色的叙事艺术,其作品中的叙事策略是评论家笔下的重要话题。但当前极少有作品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来分析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因此本文试图采用这一理论来分析莫
-
A·沃克小说中的女性人物与非洲文化意识
-
作者:
张倩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A·沃克小说中的女性人物与非洲文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