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香港电影中的内地女性形象
作者: 曹娟   张鹏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   “自我”   文化想象   身份认同  
描述: 身份认同关注的主要焦点是"自我"和"他者"的关系。香港的"他者"是复数的,具有双重性,中国和英国同时成为香港的"他者"。但从1949年之后,香港的"他者"更多指涉的是中国内地。本文围绕香港、内地(女性)、电影三者来考察香港的身份认同和文化想象的命题,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香港电影中内地女性形象的演变,试图探讨香港电影如何代现内地"他者"以及对内地的身份认同问题。
犹在镜中:近期电影中的哈萨克族女性形象
作者: 张华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镜像式人物   哈萨克族女性形象   《鲜花》   《永生羊》  
描述: 本文简要分析了电影《鲜花》和《永生羊》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她们的故事看似从不同方面呈现了哈萨克族女性富于自觉意识的生活,实则远离当下新疆哈萨克女性的生存现状。作为镜像式人物,她们不是民族文化的代言人就是创作者理念的化身。而两部影片的编剧身份是形成这一"症候"的深层原因:"阿依特斯"化身"鲜花"实为异域男作家对哈萨克女性的现代想象,追求自主又富于牺牲精神的"乌库芭拉"则由编剧的亚文化群体经历所致。
解读韩国女性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张瑞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解读韩国女性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搜索》:喧嚣都市中她们孤独的身影
作者: 张啟智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搜索》   都市生活   审美特质   女性形象  
描述: 2012年上映的影片《搜索》以公司女白领叶兰秋无意间被卷入的一次新闻事件为核心,将现实生活中几乎不会产生交集的不同人物联系在一起,审视了现代都市中无处不在的压力感、焦灼感与孤独感。对几个不同都市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是《搜索》这部影片的一个亮点所在,特别是叶兰秋与陈若兮这两位女性,给观众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本文通过分析这两位女性形象的塑造,探讨了影片的审美特质及其所透射出的人文情怀。
《生化危机》中生态女性主义与商业融合
作者: 夏文仙   张婷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生态女性主义   商业电影   女性形象  
描述: 当前,生态叙事已经成为商业电影的一大看点,但"高票房低评价"也成为许多纳入生态元素的影片中屡见不鲜的现象。本文以《生化危机》系列电影为例,分析其对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框架的引用如何吸引了观众的阅读期待,丰富电影的商业看点。而对商业的过度追求也导致了该影片在艺术处理上的粗糙和各种致命伤,妨碍了影片取得更大成功的可能。通过分析《生化危机》系列电影的成功与失败,可以透视作为消费文化现象的灾难片热潮,并对真正的生态电影的未来提供有益的思路。
显性与隐性的女性身体欲望化呈示
作者: 张华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化   权力   男性叙事   女性身体  
描述: 本文针对电影《白鹿原》《一九四二》中存在的女性身体欲望显性与隐性的呈示现象,运用性别分析理论剖析两部电影典型的以男性为主体的叙事模式,女性形象处于被"看"的客体地位。男性叙事视点的性别立场与权力控制是抽空女性形象内涵,强化欲望化消费对象的关键。从性别视点的立场出发,审视、批判电影中充斥的男权意识形态,警醒性别集体无意识显得非常必要,以期最终达到构建两性和谐生态文化之目的。
崔嵬红色经典影片评析
作者: 张鑫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色经典   崔嵬   艺术魅力  
描述: "红色经典"影片在我国电影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曾经并且在当今都那样波涛澎湃地激荡起国人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和平的炽热情感。崔嵬这位身处于"红色经典"影片创作时期的艺术大师,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高超的艺术手法创作出多部"红色经典"故事与戏剧名片,这些名片在让国人受到心灵震撼和理想信念洗礼的同时,亦显现出经久不息的艺术魅力,尤其对儿童和女性形象的塑造值得每个观众细细品赏。
一个爱稀缺的时代:谈电影《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
作者: 张锴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   暴力   后现代主义   女性形象  
描述: 韩国电影《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讲述了一个暴力杀戮的故事。影片通过对金福南悲惨境遇的描述,揭示了现代社会人性的冷漠,激发了人们对现实处境的深思。女性形象是影片刻画的重点,以此反映现实社会中女性的艰难处境。影片运用大量的意象来呼应情节,使影片叙事结构紧凑,环环相扣。影片继承并发扬了韩国新电影的后现代主义传统,通过解构主流意识形态,重构道德评判标准等手法,展现了影片独到的审美视角和艺术主张。
论韩剧中的女性视角和女性意识
作者: 张琦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女性意识   "看"   女性形象   "被看"  
描述: 一直以来,韩剧以其活泼有时代感的内容,俊男美女的靓丽造型和带有儒家特色的传统价值观吸引着中国内地的"韩迷"们.但从最近火爆的几部剧集中,我们却发现了这样的"端倪",印剧集中的女性越发不漂亮迷人,性格也越发泼辣大胆,做事也越发独立坚强,颇有男人婆的风范,但却越发吸引观众的眼球.究竟原因何在,在本文中,作者分别从女性视角和女性意识的几个角度进行初步探讨.
《纯真年代》中梅?韦兰的文化解读
作者: 张胜利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真正女性”   叛逆   《纯真年代》  
描述: 美国电影《纯真年代》塑造了两位同处上流社会但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梅·韦兰和其表姐艾伦·奥兰斯卡。作为对反叛的艾伦的陪衬和反衬, 梅一直以来被看做是当时社会价值观念的维护者——虚伪﹑循规蹈矩且颇有心计。然而以19世纪美国推崇的“真正女性”的标准审视这一人物形象会发现梅的性格具有多重性且叛逆的成分。因此,梅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真正女性”。准确地说,她是叛逆的“真正女性”。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