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弗吉尼亚·伍尔夫:性别差异与女性写作研究
-
作者:
潘建
来源:
北京语言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体验
女性写作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历史
性别差异
女同性恋
女性主义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 1882-1941)是英国20世纪最著名的女作家,就是将其置于男性主导的英伦文学历史之中,她也不让须眉,是那最闪亮的几颗文学巨星之一。何以致此?我们认为,母亲的光辉,即她的以性别差异(sexual difference)为基础的女性主义思想,是她可以光彩夺目的重要原因。伍尔夫被西方女性主义者尊为先驱。她的女性主义思想是性别差异思想指导下的女性历史观、女性文学史观、女性写作、雌雄同体、女同性恋等构成的理论共同体。她将这一理论全面引入文学写作与批评,改变了文学
-
镜像——余华小说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高建祥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余华小说
社会无意识
-
描述:
当代先锋小说家余华的小说曾经多次获得国内外各种奖项,其作品受到国内外众多读者及国内研究者的关注。然而在对余华小说的研究中,却少有研究者关注到余华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既有的对其作品中女性形象进行研究的研究者也多从作者本身所具有的男权意识角度对其进行解读评判。余华的小说,将女性置于一种无声的地位,让其作品中众多的女性形象处于遮蔽状态。但其对中国女性的现实生存状况的客观再现让人深思。分析其作品中众多女性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处于暴力的牺牲者、社会的依附者地位。她们在社会生活当中以一种畸形的愉悦方式完成了自
-
女性主义视角下先秦两汉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刘建波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儒道情色观
审美特征
先秦两汉文学
社会身份
身体消费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近年来,女性主义理论日渐盛行,并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文学批评,为我们重新审视文学史提供了新的视角,成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女性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传入我国,随着西方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各种理论的结合,它在中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影响越来越大,成为我国文学批评家的有力武器。简言之,女性主义为文学批评提供了一种性别的视角,这是我国传统的文学批评中前所未有的。另一方面,女性主义发端于上个世纪的欧洲,缺乏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广大女性的观照,而第三世界国家的女性受到夫权与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家
-
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中国现当代都市另类女性形象的现代性解读
-
作者:
傅建安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都市文化
20世纪中国都市文学
现代性
都市“巫女”
-
描述:
本论文旨在探讨都市文化的发展与20世纪都市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之间的关系。20世纪是一个风云动荡的世纪,中国社会以现代性为基本脉络转型变化。在社会转型与变化时期,女性自身的道德因素及其变化都能够得到清楚地显现,女性身上可以更明显地反映出社会变化的内涵。中国新文化的建立是一个极具颠覆性质的过程,特别是女性解放过程呈现为文化极端姿态。反映在女性形象上就是一批言行有悖于流行的社会行为规范,不被传统的道德伦理所认可的女性的出现,北方称为“作女”,南方称为“巫女”。她们具有某种创造性,同时也具有极强的冲击力与破坏性。清
-
梁晓声笔下女性形象扫描
-
作者:
蒋建强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青春无悔
物欲化
梁晓声
女性形象
困厄
-
描述:
梁晓声作为知青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曾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如《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白桦林作证》、《今夜有暴风雪》、《雪城》等。梁晓声将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描述成一段青春悲壮史,为这场运动涂抹上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作品以阔大悲壮的美学风格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也正是这一系列作品奠定了梁晓声在当代文坛的地位。他也由此被视为当代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现实主义作家。九十年代以来,梁晓声的创作路向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一改他浪漫激情的笔调,以理性的思考,犀利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另一番风景。特别是他九十
-
从空间理论分析《群山回唱》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
作者:
郝建旭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空间转换
个体空间
社会空间
空间批评
女性形象
-
描述:
卡勒德·胡塞尼1965年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后随父亲迁往美国。他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迄今为止胡塞尼著有三本小说《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和《群山回唱》,每部作品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胡塞尼以一名美籍阿富汗裔的特殊视角,以时局动荡的阿富汗为创作背景,勾勒了坚强勇敢的阿富汗人追寻信仰、博爱以及自由的历程;同时,胡塞尼旨在揭开他们苦难面纱下那脆弱、敏感而又真实存在的灵魂。《群山回唱》出版于2013年,文本关注的群体属少数族裔。本论文运用空间批评理论,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群山回唱》中
-
渴望与追求:劳伦斯笔下典型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侯建军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回归自然
从倾斜到平衡
女性形象
-
描述: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二十世纪杰出的英国小说家,被称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对两性关系的探索,更多的在于他对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思考.劳伦斯对于人性的思考是从女性的角度出发的.生活在妇女解放运动蓬勃开展的时代,同时自身的生活
-
尤金·奥尼尔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沈建青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尤金·奥尼尔
戏剧
女性
-
描述:
尤金·奥尼尔女性形象研究
-
从“女”性到“两性同体”:论穆齐尔《没有个性的人》中的女性观
-
作者:
张建
来源:
云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同体
女性观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没有个性的人》
-
描述:
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以一种阅读思考的方式借助反讽理论和“两性同体”观念分析穆齐尔长篇小说《没有个性的人》中的四位主要女性形象,进而分析探讨穆齐尔的女性观。博娜黛婀和狄奥蒂玛是追求爱情的典型“女”性,作者肯定其追求但批判了她们的爱情观;克拉丽瑟是两性同体的“疯女人”,作者认同其清醒而疯狂的魔力,但否定其“两性同体”下暗含的两性不平等观念;乌尔里希与阿加特追求“另一种状态”的“兄妹恋”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另类探索,虽然这种追求以失败告终,但它却丰富了“两性同体”观念的内涵,并提供了一种可能的两性和谐
-
从“轻舞飞扬”到“神仙妹妹”
-
作者:
袁建胜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网络文化
女性形象
性别
-
描述:
互联网自1996年商业化以来,经过十年的迅猛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与报刊、电视、广播并重的四大媒体之一。现实中的人们以ID的形式在参与网络活动,阅读和发布信息,网络强大并不断发展的功能和民主的参与模式已经改变了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行为方式。本文从性别研究视角出发,观照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中发生的文化事件,通过重点描述和分析这十年来网络中的重要文化现象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变迁,指出产生这些文化现象的根源。在网络文化发展的第一个十年中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网络精英化时期,二是网络大众化时期,两个时期中的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