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析《红字》中的女性主义
-
作者:
张孟颖
来源:
剑南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等
女性主义
斗争
-
描述:
<红字>是美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霍桑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宗教权威,争取自己平等权利的不朽女性形象--海斯特.在这片论文中,我将着重分析女性主义对于海斯特的影响,以及她是如何斗争的.
-
第十五行“十四行诗”
-
作者:
凌孟华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史
五行
诗歌史
版本问题
中国当代文学史
《给他》
十四行诗
作家作品
-
描述:
当代著名女诗人林子和她的诗歌《给他》无疑是中国当代文学史、当代新诗史,特别是女性文学史和女性诗歌史不容忽视,甚至是无法回避的重要的经典的作家作品。林子诗歌《给他》引人注目之处在于
-
由对男性的激烈对抗到两性关系的多元性-新时期女性婚恋小说发展变化探析
-
作者:
孟文彬
来源: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恋小说
女性意识
婚恋观念
女权主义
-
描述:
婚恋与情感是人类文学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婚恋小说理所当然成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新时期,在1980-1990年代和1990-新世纪两个发展阶段,由于时代的发展、西方女权主义思想的影响、新世纪之后和谐成为我们社会发展的主题等因素,造成了人们思想观念、婚恋观念的极大转变。而女性婚恋小说中体现出的两性观念则经历了由对男性的激烈对抗到两性关系的多元性的转变。
-
1932-1937年中国左翼电影研究
-
作者:
欧孟宏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左翼电影理论与批评
起源
左翼电影
艺术形式
意识形态话语
-
描述:
本文以1932-1937年的中国左翼电影为研究对象,旨在从宏观的角度对左翼电影的起源加以探析,从微观方面考察左翼电影的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策略,由创作美学出发探讨左翼电影在艺术形式上的创新,站在历史主义的立场对左翼电影理论与批评加以述评,以辩证的观点看待左翼电影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 社会时代的要求和中国电影自身的发展历史成为了中国左翼电影发生的原初动力。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都市文化景观构成了一个类似于哈贝马斯所言的“公共空间”,它为左翼电影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文化语境。1930年代初,政治开始介入文艺使
-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女性概念
-
作者:
孟洁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他者
女性角色
自我
幻灭感
-
描述: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8-1923),20世纪现代主义短篇小说的先驱,在短篇小说艺术创作技巧和理念等方面独树一帜。本人借助文本细读和他者理论对曼斯菲尔德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角色,从社会文化以及心理层次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审视总结曼斯菲尔德的女性概念,作为对曼斯菲尔德研究的有益补充。 本文开篇对曼斯菲尔德的中外研究进行了历史性的回顾和梳理。主体部分作者在他者理论的基础上,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将女性角色按照其所属社会阶层分为“边缘人物”和“中心人物”。前者是一群在社会底层为生存而奋斗的年轻女性,贫困、阶级压迫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