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性别理论视野下的多元对话―第七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会述要
作者: 孟庆澍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理论   当代文学   第七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   女性文学  
描述: 2005年10月15日至19日,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河南大学文学院与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会在开封、洛阳两地召开.来自国内外的众多学者围绕女性文学研究的转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性别等问题,展开了切实而深入的讨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性别理论视野下的多元对话―第七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会述要
作者: 孟庆澍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2005年10月15日至19日,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河南大学文学院与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会在开封、洛阳两地召开.来自国内外的众多学者围绕女性文学研究的转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性别等问题,展开了切实而深入的讨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青春的含义
作者: 孟繁华   来源: 青年文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青年   意识形态   爱情小说   理想主义   知青文学   作品   女性文学   革命文学   词与物   时代环境  
描述: 青春的含义
“文本”与“再现”——中西“身体写作”之比较研究
作者: 孟岗   来源: 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写作   文本革命   女性文学  
描述: 埃莱娜.西苏的身体写作理论尽管为中国女性作家的身体写作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学现状来看,身体写作背离了西苏所追求的“文本”革命的理论初衷,将身体写作理论发展成为大胆“再现”身体情欲以及隐私的文学潮流。同“文本性身体”相比,由于“再现性身体”所具有的可观睹性,这使得身体写作很容易在女性解放的名义下重新沦为男性色情窥视的消费品。
边缘文化中的铿锵斗士——《女勇士》中的女性原型探析
作者: 孟月兰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大母神   女勇士   替罪羊   原型批评  
描述: 《女勇士》是美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 该书因为记述了作者家史中几位勇敢女性的故事而成为妇女文学的经典力作。 其中“无名女子”和母亲勇兰两位女性是华裔女性族群中勇敢坚强的妇女之典范。 而且母亲勇兰讲述的关于她们的故事对汤亭亭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分析汤亭亭的姑姑和母亲分别作为替罪羊和大母神原型的原型人物形象, 以及在她们的影响下其作为英雄原型对生活的探求和成长过程, 以期为该书文本的解读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引言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了该书的基本情况和研究现状。 通过分析其广泛的主题发现
从法国大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德国市民阶层女性的生活
作者: 孟雅丽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俗话说,女人能顶半边天。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女性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女性也越来越多地成为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国内对于德国女性的研究多从女性解放、女权运动的角度出发,研究的对象也多为无产阶级层面的女性。而本文以国内读者相对比较陌生的德国市民阶层女性为研究对象,并将跨度集中在对德国市民阶层发展相当关键的19世纪,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希望能对德国女性的研究作一些补充和扩展。 论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德国市民阶层包括的对象,以及在19世纪德国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论乔治·爱略特的独特女性观在《弗洛斯河上的磨房》中的体现
作者: 孟佳莹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有机整体   人文主义   女性主义   《弗洛斯河上的磨房》  
描述: 在英国文学的巨流之中,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作家无疑占据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流域,他们在小说、诗歌领域所取得的斐然成就构成了世界文学史上一道光鲜亮丽的风景。而在这些才华横溢的女性作家之中,乔治·爱略特可谓独树一帜。广阔的观察视野,丰富的情感世界、深邃的思想内涵和深切的人文关怀使其作品兼具雄浑壮阔与细腻入微两种风格。著名的批评家里维斯(F·R·Leavis)称赞乔治·爱略特的小说具有“托尔斯泰式”的思想高度,美国当代著名的女性主义批评家埃琳·肖沃特也把她视为女性文学的先驱。 作为维多利亚时代伟大的女性作家
国际经济法的女性主义视角评析
作者: 孟晓超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国际经济法   女性主义  
描述: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妇女运动的深入,女性主义者逐渐意识到平等本身也是一种歧视,她们追求的男女平等,相对于男性只是“机会平等”,而非“实质平等”。面对男权社会的隐性不公,女性抗议的呼声越来越高,她们知道唯有拥有更多权力才能掌握自身的命运。当代女性主义法学突破了有关男女平等的权利诉求,转向揭示和批判建立在男性生存体验和知识类型之上的权力和知识结构。 本文从女性主义这一全新视角出发,运用社会性别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国际经济法的本质、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经济法的内容中存在的根源于权力配置不平等的性别问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