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奥色治郡》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孙明钰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八月:奥色治郡》
和谐共存
女性主义
-
描述:
戏剧《八月:奥色治郡》是美国作家崔西?莱茨的经典之作,于2008年获得了普利策戏剧奖。这部聚焦于家庭矛盾纠葛的戏剧对女性角色的塑造是非常成功的,也引起了人们对剧中复杂家庭关系的热议,但是鲜有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其分析的评论。本文将从该戏剧的女性人物入手,探讨剧中的两性关系,以及渗透其中的女性主义思想,最终达到剧作家理想的男女融洽和谐的状态。
-
女性研究生在读生育的SWOT分析
-
作者:
孙淑娟
严开胜
来源:
赤子(中旬)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SWOT分析
在读生育
女性研究生
-
描述:
本文基于SWOT分析模型,从女性研究生选择在读生育所具有的优势、劣势和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四个方面探讨女性研究生选择在读生育对其今后生活的影响,进而给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女性研究生选择在读生育的决策中提供借鉴。
-
女性研究生在读生育的SWOT分析
-
作者:
孙淑娟
严开胜
来源:
赤子(中旬)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SWOT分析
在读生育
女性研究生
-
描述:
本文基于SWOT分析模型,从女性研究生选择在读生育所具有的优势、劣势和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四个方面探讨女性研究生选择在读生育对其今后生活的影响,进而给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女性研究生选择在读生育的决策中提供借鉴。
-
江泽民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
-
作者:
孙慧荣
来源:
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方针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
政策
发展
创新
-
描述: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认识和解决妇女问题上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自产生以来,其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它指导人们改变了世界上众多妇女的地位和命运。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90年,江泽民在庆祝三八妇女节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用以指导妇女运动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妇女观”,并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概括为五个方面的内容。1995年在联
-
《生死场》研究综述
-
作者:
孙晓玲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抗日文学
《生死场》
女性文学
哲学
文本结构
-
描述:
《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作,小说发表之初,“抗日文学”说一直是权威阐述。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批评者或从女性文学、或从生与死的哲学高度、启蒙角度以及文本结构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重新解读,发现了许多新的内涵,然而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顾此失彼的现象。
-
罗宾·沃霍尔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研究
-
作者:
孙桂芝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叙事干预
未叙述事件
女人气
女性写作
-
描述:
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罗宾·沃霍尔与苏珊·兰瑟率先尝试将叙事学理论引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构建及批评实践中,她们被公认为女性主义叙事学创始人。1986年苏珊·兰瑟发表具有宣言意义的论文《建构女性主义叙事学》,正式提出“女性主义叙事学”这个术语,同时论证了理论建构的可能性;同年,罗宾·沃霍尔发表文章《走向一个真诚叙事者的理论:盖斯凯尔、斯托夫人和艾略特的真诚干预》及《诗学和劝导:<汤姆叔叔的小屋>作为一个现实主义小说》,利用叙事学的“叙事话语干预”理论分析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她们对女
-
安吉拉·卡特小说的女性书写
-
作者:
孙梅葆
来源:
江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构神话
两性关系
安吉拉·卡特
女性书写
-
描述:
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1940-1992),20世纪英国当代最受欢迎的女作家之一,集记者、小说家、剧作家、评论家于一身,其作品涉及魔幻现实主义、荒诞派、哥特式、女性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以独特的创作风格被视为英国最具创新力、最令人怀念的当代作家。女性主题贯穿安吉拉·卡特的一生创作之中,她将目光聚焦于女性的遭遇和命运,毫不避讳地深入到其她女作家不曾或不敢深入的领域,大胆率直地谈论乱伦、性虐、色情等话题。在她的眼中,女性的身体与欲望是女性主义写作和研究都不能绕开的主题。本文通过分析卡特多部作
-
《话语的真相:中国现当代女作家作品中的死亡叙事分析》
-
作者:
孙怡雯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特征
修辞技巧
结构设置
死亡描写
-
描述:
女性作家的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独特的话语机制,然而这种不同常处于却被忽略的状态。文学研究者通常将对女性文学的研究集中在对女性文学作品中表现的社会意义、人性关注、思想解放以及爱情自由等方面的探讨,而忽视了对女作家文学作品中所显露出的女性审美体验的探析。因此,发掘出女性文学作品中话语背后诉求的真相成为研究者的当务之急,而如何寻找到探寻女性作家共同话语机制的切入点则成为我们的思考对象。死亡的不可逃避性为我们探讨女性作家话语提供了一个相对公正的研究点,并且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女性作家们对于生存与死亡的思考及独特性。带着这
-
试论中国现代女性戏剧的伦理主题书写
-
作者:
孙芳薇
来源:
渤海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戏剧
伦理主题
男性戏剧
-
描述:
五四时期,富有才华的女性开始在戏剧领域崭露头角,女作家们凭借戏剧创作实践在戏剧史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改变了过去戏剧文坛仅由男性作家书写女性的局面。而新时期以来,现代女性文学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学术界对于现代女性戏剧的整体研究还是屈指可数。无论是现代女性长久以来自身生活的内部环境还是其所处的新旧伦理交替之际的外部社会,伦理都是女性生存与独立绕不开的话题。透过中国现代文化变革和革命话语的视角,可以体察到中国现代女性戏剧的伦理意旨和伦理变奏;从家庭关系、两性关系、社会关系等多种伦理关系切入女性戏剧,更能揭开现代
-
报刊传播与王韬《淞隐漫录》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孙晓艳
何宏玲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报刊传播
淞隐漫录
女性形象
-
描述:
晚清报刊业发展迅猛,一系列的文艺副刊、文艺专刊应运而生,传统文言小说也与这种新媒介结合进入传播领域。《淞隐漫录》就是报刊传播中的典型代表,小说塑造了形形色色、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尤其是国外女子形象的塑造对当时中国社会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