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莎士比亚传奇剧中的民俗看妇女的地位
-
作者:
孙学棋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由词
传奇剧
妇女
民俗
-
描述:
本文试图通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女权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从三个层次上,即家庭的,社会的和神话的层次上来分析莎士比亚传奇剧(也称晚期戏剧或悲喜剧)中妇女的一些生活侧面及其所体现出来的詹姆士一世时期妇女的地位。这些作品包括《泰尔亲王配立克里斯》(1608-09),《辛白林》(1609-10),《冬天的故事》(1610-11)和《暴风雨》(1611)。本文的分析主要围绕与妇女生活息息相关的民俗展开。第一章探讨婚姻与家庭生活中的妇女。在传奇剧中,青年一代的婚姻往往起到了使上一辈的恩怨得到和解的作用。尽管这四出剧中他
-
从毁灭到新生:从《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看托尔斯泰的妇女观
-
作者:
孙智娜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复活》
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
妇女观
-
描述: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创造了许多世界文学中的第一流作品,影响十分深远。笔者作为一个女性,一直就对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女性自身问题很感兴趣,因而在研究托尔斯泰这位本身思想深奥复杂、且学术界对其评述颇丰的著名作家时,选择了妇女观这样一个切入点来探讨。本篇论文就是笔者在自我生存体验与阅读感受的基础上,对托氏塑造的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安娜·卡列尼娜和卡秋莎·马斯洛娃——进行的剖析,以求挖掘作家的妇女观点。托尔斯泰的世界观是以人称“托尔斯泰主义”的宗教道德
-
中共动员妇女的话语分析:以《妇女周报》为中心
-
作者:
孙冬梅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
《妇女周报》
妇女运动
动员
中共
-
描述:
1920年代,中国的妇女运动高潮迭起,报刊媒体功不可没。媒体在引介妇女解放理论的同时,也在为妇女运动制造声势。女子参政、女工罢工、女子教育等问题格外受到关注,成为各大报刊争相报道的热点。本文以上海《民国日报》副刊《妇女周报》上发表的涉及妇女运动的文章为研究对象,通过话语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不同性质的妇女运动所采取的各种动员策略,以及为了取得对广大妇女的最大动员效果,是如何用大众化、通俗化的语言来表达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解放理论和党的妇女政策。本文认为,对于资产阶级女子参政运动,中共积极肯定其对封建
-
“沉沦”在世,“求胜”不止——论张洁小说的贵族精神
-
作者:
孙媛媛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贵族精神
超越
求胜意志
-
描述:
张洁是当代文坛中的一位重要作家,她的文学创作在"新时期文学"和"女性文学,,的研究领域中,都是不容忽视的。可贵的是,贵族精神作为人类精神文化中不可不提的一笔,在其小说创作中也有所折射。她执着于探索人的精神世界,并通过多彩的人物形象、丰饶的主题内涵以及多变的艺术风格等丰富深邃的创作,表现人的超越性,彰显人的"求胜意志",使其小说委婉曲折地反映了贵族精神的超越性品格。小说的超越性品格主要表现在,"全而善美"的理想生活对平凡的现实生活的超越;爱的"神性"对世俗爱情的超越;诗意生存对现实苦难的超越等方面。此外,由
-
中国近现代妇女运动史常识
-
作者:
黄晓瑜
孙晓梅
来源:
全国妇联管理干部学院妇运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图书
-
描述:
中国近现代妇女运动史常识
-
浅析《园林午梦》对女性形象的颠覆
-
作者:
孙文花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园林午梦》
颠覆
女性形象
-
描述:
《园林午梦》是李开先《一笑散》中的院本,在此作品中李开先彻底颠覆了元杂剧中崔莺莺、李亚仙等女性美好的形象,刻画出了她们市井化的一面并且以滑稽诙谐的手法讽刺她们的种种行为,借此也讽刺了当时的世态人情。
-
论清代碧城仙馆女诗人群作品的传播
-
作者:
孙欣婷
来源: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碧城仙馆女诗人
传播
作品
-
描述:
碧城仙馆女诗人群体是以陈文述为中心的清代女性文学群体,其代表作品为陈文述所辑的《碧城仙馆女弟子诗》。另外,一些文学成就较高的女弟子也有自己的别集流传。碧城仙馆女诗人群体作品传播有着良好的社会条件,她们作品的广泛流传更得力于男性文人的支持。
-
文革後大陆文学的新主题--以莫言、李锐、王安忆的作品为例
-
作者:
孙国华
来源:
政治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族
莫言
王安忆
民间
李锐
女性
-
描述:
中國在文革結束之後,文學出現完全不同的發展狀態,相較於文革前政治要求決定文學發展的情況,有了極大程度的轉變。本論文透過對三位大陸作家李銳、莫言、王安憶作品中,有關於女性、家族、民間層面的驗證,來說明中國文學在文革結束之後的新發展樣貌。在女性的層面,將針對三位作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轉變,來分析中國新時期文學中,女性角色在作家筆下形象的大幅轉變;家族的層面,則主要探討家族神話的建構與作家本身、甚至是與國家社會間的關係聯繫;民間層面則透過新時期文學中崛起的嶄新主題-民間寫作,來觀察作家與其筆下作品,在文革結束後,
-
女性形象建构下的命运纾解
-
作者:
孙孟然
黄德志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杜拉斯
王安忆
命运纾解
女性形象
-
描述:
杜拉斯与王安忆,这对中法文坛里素未谋面的姐妹,在不同的时空际遇间徘徊独行以寻求宿命拷问的终极意义。而两者更是通过《情人》及《长恨歌》两部作品的文学叙事下,女性形象建构的自传性与虚构性,同时在这种情爱“失真”以及宿命嘲弄的迷乱境地中进行着个体生存认同意义上的命运纾解。
-
女性形象建构下的命运纾解——以杜拉斯《情人》与王安忆《长恨歌》的比较研究为例
-
作者:
孙孟然
黄德志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杜拉斯
王安忆
命运纾解
女性形象
-
描述:
杜拉斯与王安忆,这对中法文坛里素未谋面的姐妹,在不同的时空际遇间徘徊独行以寻求宿命拷问的终极意义。而两者更是通过《情人》及《长恨歌》两部作品的文学叙事下,女性形象建构的自传性与虚构性,同时在这种情爱“失真”以及宿命嘲弄的迷乱境地中进行着个体生存认同意义上的命运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