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四世同堂》的女性形象看老舍文化选择的多样性
作者: 孙颖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样性   女性形象   文化选择  
描述: 本文以《四世同堂》中的女性形象为范本,探讨了老舍文化选择的多样性。对韵梅等一类贤妻良母型妇女与大赤包一类家庭恶毒型妇女形象的态度,折射出老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对胖菊、招第等摩登女性的嘲讽,表现出老舍对外来资本主义文化的怀疑与排拒;而对日本老太太的描写则反映出老舍文化选择的开放性与世界性。
以影像“立言”:论台湾女导演黄玉珊
作者: 孙慰川   来源: 电影艺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导演   影像   男女平权   “立言”   台湾历史   女性书写   女性主体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黄玉珊用影像建构着她的历史,即女性书写的历史,使台湾历史呈现出更丰富的面相,但在国族认同问题上则流露出游移甚至自相矛盾的态度。她的作品还塑造了一系列追求人格独立和男女平权的女性形象,探讨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处境,表达了女性对其身体主权的全新思考,反映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同时,她又以先驱的姿态投身于多元化的文化实践,以自己的行为显示了当代女性在社会生活和艺术传播中的创造性、影响力和主体地位。
爱的缺失与个体异化:多丽丝·莱辛《好恐怖分子》人物形象解读
作者: 孙小孟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关系   《好恐怖分子》   爱的缺失   异化  
描述: 《好恐怖分子》是英国当代小说家多丽丝·莱辛成熟期的作品之一。作者以女性的视角,诠释了母亲对女性的个体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文章从爱丽丝自幼母爱缺失入手,分析了一个因爱的缺失而导致的性格矛盾、母女关系异化、爱情畸形和个体社会定位错乱这样一个女性形象。探讨了母爱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对女性的成长、教育、情感、政治观点、社会定位等诸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论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 孙莹   来源: 林区教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明威作品   反叛   完美   女性形象   中性化   升华  
描述: 在美国文坛上,海明威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对世界文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很多"硬汉"的形象。但学术界对他作品里的女性形象却褒贬不一。鉴于此,通过对其女性作品进行全面解读和深入挖掘,可以发现海明威以强烈的女性意识,在其作品中塑造了完美的、反叛的、中性化的、升华的等众多女性形象,从而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状态。
《四世同堂》所表现的女性类型探微
作者: 孙小静   来源: 中国连锁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样性   缩影   女性形象  
描述: 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刻画了一百多个人物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鲜明个性。其中重要人物也有四十多个,女性形象占了很大比例。在动荡不安40年代的北平,不同的女性对民族与家庭的态度也各有不同,老舍正是通过自己的描述表现了是那个时代的女性,也表达了他自己文化选择的多样性。
艾丽斯·沃克《日用家当》中黑人女性性格解读
作者: 孙慧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者   黑人女性   美国社会   民族传统文化   美国黑人   黑人文化   女性形象   艾丽斯·沃克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性格特点  
描述: 《日用家当》中的三个不同的黑人女性形象代表了当时美国社会黑人女性的性格特点,也是黑人女性对民族传统文化不同的理解,这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当时美国社会对黑人文化服饰以及黑人女性对传统文化的守旧思想。不同的人物性格代表了这位黑人女性作者内心的矛盾,也代表了她对于当时美国社会种族发展的希望与展望,她希望黑人女性能够拥有自己独立的性格,独立的意识,能够占据自己的社会发展角色,当然这位黑人女性作者也用自己的思想证明了自己对黑人传统文化的理解及诠释。
在阅读中重建被"男性中心"异化的女性形象——论女性主义文学形象批评
作者: 孙桂芝   来源: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形象批评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文学形象批评开始寻找女性被书写、被定义的历史,在对男性文本的"性别阅读"中发现自己、表达自己,重视女性话语权力,使女性的声音不再被湮没,使男性的文本开始正视女性的真实存在,这为女性身份的定义开拓了新的空间,也为女性形象的重建提供了可能性。
浅析莎士比亚早期作品的女性形象
作者: 孙作顶   来源: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塑造   莎士比亚   女性  
描述: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剧作,在他早期的“喜剧创作时期”的剧作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系列刻画得丰满生动、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这些“可爱而奇特”的新女性,她们都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女儿,莎翁在她们身上倾注了人文主义的理想美、浑然天成的和谐美、爱憎分明的力量美。
守望与抗争——试析《红楼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孙莉   梁雪   来源: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红楼梦》   女性形象  
描述: 《红楼梦》是一部以女性为中心并且为女性树碑立传的小说,作品塑造了众多生动、鲜明而又多样性的女性群体形象,作者不仅尊重女性、关爱女性、同情女性,而且对女性有所赞扬。所以说《红楼梦》不仅是一部女性的悲歌,同时也是一部女性的赞歌,其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良友》画报封面女郎形象分析
作者: 孙慧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良友封面女郎   身体消费   《良友》画报   女性形象  
描述: 《良友》画报自1926年创刊于上海,至今已有90年的历史,它如同一座文化富矿,值得后来之辈深入挖掘与探索。历史已随时间流逝,记忆日渐模糊,但《良友》封面女郎美丽动人的模样却在读者脑海经久不衰。本文运用定量内容分析法研究《良友》封面女郎形象的意义存在,是呈现建构了当时现代女性摩登的形象,还是打着女性身体解放的旗号,实则在消费女性身体。
< 1 2 3 ... 17 18 19 ... 101 102 10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