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三位主要女性形象的对比
作者: 周琳琳   来源: 三明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菲茨杰拉德   消费文化   《了不起的盖茨比》   女性形象  
描述: 美国现代作家菲茨杰拉德在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刻画了三位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黛西·布坎南、乔丹·贝克和梅特尔·威尔逊。出身于上层社会的黛西是父权制社会的传统女性代表,来自于中产阶级家庭的乔丹是战后逐步走向独立的新女性形象,而急欲从社会底层脱身的梅特尔则是工业社会消费文化的牺牲品。菲茨杰拉德从男性立场出发,把她们丑化为金钱和物欲的化身。这一方面源于菲茨杰拉德自身的婚恋经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深受男权文化影响的他在新女性不断涌现的时代背景下所感受到的焦虑恐慌和不知所措
沦落人的雨夜悲歌-〈看海的日子〉中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周俊吉   来源: 东吴中文线上学术论文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看海的日子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沦落人的雨夜悲歌-〈看海的日子〉中女性形象分析
疯狂的他者:康拉德短篇小说《白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周义媛   林伟   来源: 荆楚学术论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   《白痴》   疯狂   男性霸权  
描述: 长期以来,关于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研究集中于他的海洋小说和丛林小说,对其短篇小说着墨不多。研究多从后殖民理论、新历史主义、文化研究等新视角解读其作品,分析作品中西方如何将被殖民者建构成"他者",揭示他反殖民主义的批评话语。也有不少研究者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其小说,由于康拉德小说中多半是男性角色,不少评论家认为康拉德是男权主义的代表者,歧视女性。本文以其被忽略的短篇小说文本《白痴》为对象,结合女性主义对"疯女人"的探讨和对"他者"的研究,剖析小说中的女性苏珊如何在父权制的压迫下一步步走向癫狂,展现康拉德对男
北朝民歌和《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研究
作者: 周倩如   来源: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勇敢追爱   北朝民歌   诗经   爱情  
描述: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有关爱情的纯真与美好也反映在诗歌中。《诗经》和北朝民歌中有大量的爱情诗,其中有些诗歌展现了男女之间比较自由的爱情生活,尤其是刻画出了一些勇于追爱的女性形象,这些女子对所钟爱的男子大胆表白、率真干脆,往往直截了当地表达出要与所爱之人白头偕老的愿望。本文通过分析比较《诗经》和北朝民歌中的这类爱情诗歌,分析二者在女性形象、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的相似性,并分析地域的相似性、汉民族文化上的传承性和较少受礼教影响是产生这种相似性的原因。
铿锵玫瑰,乱世佳人——姚木兰和斯佳丽人物形象比较研究
作者: 周亚莉   任晓军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姚木兰   比较研究   斯佳丽  
描述: 《京华烟云》和《飘》是享誉甚高的两部全景式经典名著。姚木兰是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成功塑造的集“德、言、容、工”于一体的近乎完美的东方女性形象,而斯佳丽则是玛格丽特在《飘》中生动描述的似火似风也似雨的西方鲜明个性女主角。姚木兰和斯佳丽是分别伴随着两部经典文学作品生成的两个经典的东西方女性文学形象。对于这两个经典形象的生成,已有研究多为主观导向的单人容貌性格描述,抑或较为感性的双方主人公爱情观念对比,而综合性品评两者总体形象的讨论则比较少见。鉴于此,本文于众多错综复杂的成因中,选取宗教信仰和社会背景两个方面
曹禺、夏衍话剧中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
作者: 周桂诗洋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表现手段   比较   夏衍   话剧   曹禺   女性形象  
描述: 曹禺和夏衍,一个是年仅23岁就写出《雷雨》这样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的天才剧作家,一个是游走于戏剧与电影两栖创作的政治革命家,他们的创作摆脱了“席勒化”的模式,将艺术性与思想性很好地相结合。两位剧作家用现实主义的笔触,将各自对生活、对现实、对整个社会的思考酝酿成了精彩绝伦的剧作,塑造出一批批无可复制的人物形象。细读他们的戏剧作品,不难发现两位剧作家在艺术处理上对于刻画女性人物形象的倾心和重视。曹禺和夏衍,两人身处同一时代大背景下,且剧作内展示的时间段也非常相近,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更有着类的相似。他们批判、揭露
《饥饿游戏》三部曲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再现研究
作者: 周洁琳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情节   苏珊·柯林斯   《饥饿游戏》三部曲   人物刻画   意象  
描述: 《饥饿游戏》三部曲由苏珊·柯林斯创作完成,包括2008年出版的《饥饿游戏》、2009年出版的《燃烧的女孩》和2010年出版的《嘲笑鸟》。此三部曲一经发行便受到青少年和成年读者的喜爱。与此同时,众多学者和评论家也开始从文化、政治、社会问题与女性主义等视角对其展开研究。本文旨在探讨苏珊·柯林斯再现女性人物尤其是女主人公凯特尼斯的创作技巧,从人物刻画、意象运用、情节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以女主人公凯特尼斯为代表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睿智、果敢、独立、敢于牺牲、成为政治中的主导力量,与男性处于平等的地位,甚至在某些方
威廉·戈尔丁《自由堕落》互文性解读
作者: 周芊彤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互文性   《自由堕落》   威廉·戈尔丁  
描述: 威廉·戈尔丁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坛上的一颗明星,他凭借代表作《蝇王》获得198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广泛关注与普遍喜爱。戈尔丁拥有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在其众多小说作品中,充满了对人性恶和宗教体验等主题的深切关注。《自由堕落》发表于1959年,是他的第四部小说作品。小说向我们讲述了主人公探索自己何时何地失去自由并不可逆转地堕入罪恶的心路历程,展示了自我认知所必须经历的痛苦内省。众多国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过这部小说,但由于其在中国未获得像《蝇王》等代表作品的颇高关注度,所以相关解读尚属鲜见。本文尝试从小说的互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焦虑的调查研究:以Y大学为例
作者: 周俊瑜   来源: 云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学习焦虑  
描述: 学习,尤其是科研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阶段的重要任务,对研究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随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扩招和就业压力的加剧,我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和竞争,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容易产生过度的学习焦虑问题,过重的学习焦虑制约了研究生的发展。因此,探讨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出现过度学习焦虑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对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Y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焦虑的调查问卷,对Y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
影视剧中非传统女性形象的褒义化构建
作者: 周梦瑄   于红   来源: 青年记者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余占鳌   反叛传统   褒义化   网络流行语   隐喻功能   传统封建   传统女性形象   变化轨迹   波兹   构建路径  
描述: 尔·波兹曼关于“媒介即隐喻”的论断,“媒介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它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它的这种介入却往往不为人所注意”。1影视剧对这类非传统的女性形象高密度、褒义化的构建也使这类群体在社会文化语境中逐步获得大众的认可,这其中正体现了强大的媒介隐喻功能。
< 1 2 3 ... 6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