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体: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小说中的身体描写
-
作者:
周新民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小说
身体叙事
逃离男性
镜子意象
-
描述: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中国女性文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以林白、陈染的小说为代表的文本中 ,女性从男性社会关系中逃离 ,在镜子意象中确证自己 ,最终女性以自己的身体为突破口 ,建构起女性自我的主体。
-
秦始皇独筑高台礼妇清的价值思考——兼谈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生存状态
-
作者:
周淑舫
来源: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筑高台
秦始皇
女性文学
女性政治
素比封君
-
描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将小国寡民分散的自然经济向封建地主管辖下的农业经济转型的缓慢过渡中,独筑“女怀清台”,礼遇擅守丹穴祖业而行商致富的巴寡妇清。此举所显现的价值思考,是秦始皇对中国农业经济结构模式的一种探索和对中国重农抑商传统观念的一种反拨,也是对中国传统轻视女性的一种否定。
-
论女性的智能优势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
作者:
周艳丽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创作
思维力
记忆力
感知力
女性
-
描述:
男性与女性由于外因和内因的影响 ,在智能上存在着差异 ,实践证明 :一般智能上 ,这种差异是可以忽略的 ,但在感知力、记忆力和形象思维力等方面 ,女性却有着男性所不及的优势 ,这恰恰是影响女性文学创作的重要因素。
-
女性和被动意识——以堀辰雄笔下的女性形象为中心
-
作者:
周琰楠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堀辰雄是和舟桥圣一、阿部知二、井伏鳟二等新兴艺术派作家同时登上昭和文坛舞台的。堀辰雄以他的新心理主义文学为读者所知。“与既有的现实主义不同,堀辰雄的内在现实主义”为他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确立了一席之地。本论不在研究堀辰雄的新心理主义和内在现实主义,而是换个角度从堀辰雄小说的特色入手,围绕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展开,旨在讨论作品中女性形象,以及作家自身对待命运的看法。
序章中,首先谈到了堀辰雄作品的二大特色。一是堀辰雄的作品描写女性为主;一是作品主题多围绕生、死、爱展开。序章将女性与生、死、爱的主题结合
-
荒原与迦南的诱惑
-
作者:
周靖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存在状态
大众传媒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话语困境
-
描述:
大众传媒不是孤立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所有媒体相互影响,共同造势,成为主流意识的“强言者”。而在以前的理论中,研究者大都站在其中一个方面来研究,比较多的是对女性文本的解读,在大众媒体对女性及女性生活影响上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文以当代大众传媒对女性的解读为考察对象,试图从传播理论和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对当代大众传媒在表现女性形象、女性在大众传媒传播中的存在状态及话语困境进行分析,通过对媒体有关女性诸多表征的解读,从新闻传播视角和女性主义视角,在传播者心理文化沉淀、女性意识发展等层面进行一些探讨和思
-
茅盾与中国现代文学
-
作者:
周景雷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关系
茅盾
现代文学
特殊性
-
描述:
本书在继承前辈学者或者同代人的茅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了六个角度,对茅盾与现代文学的关系作了另一种梳理和解读,借助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文化和文学环境考察了茅盾的独特性存在。本文认为“独特性”用在茅盾身上,最能体现出他与现代文学的关系。它超越了通常人们所认识到的茅盾的文学和文化贡献,回归到文学和文化的构成当中。在本文的研究和写作里,既考虑到茅盾之成为茅盾的文化和心理背景,即纵向的构成关系,更要考虑到他在他那个时代的位置,即横向的构成关系,而这一点又是较好地理解茅盾的关键,所以本文主要地采取了比较研究的方法
-
文化阐释:茅盾“时代女性”创造新论
-
作者:
周宁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时代女性”
创作模式
创作心态
文化心理
茅盾
-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系列中,茅盾早期创作的“时代女性”形象群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不仅体现了“大革命”失败后作家“幻灭”情感的自然流露,而且蕴涵了男性作家丰富的文化心理,同时寄寓了作家的政治理念。
引论部分简单回顾以往关于茅盾“时代女性”的研究成果,介绍本论文写作的兴奋点、意义、目的等。
论文主体部分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部分,“时代女性”形象的创作模式。
20年代的茅盾在小说创作方面还只是一个新手,但是,他在人物塑造的技巧方面却显得娴
-
白人主导文化下黑人女性两种响应之对比
-
作者:
周珊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对比
黑人女性
响应
白人主导文化
-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当今美国文坛一位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她的《宠儿》和《所罗门之歌》已经成为她的两部家喻户晓的小说。然而,发表于1970年的《最蓝的眼睛》则代表着她最早期的作品。在展现长期倍受白人和男性压迫而失语的黑人女性的苦痛和挣扎方面,这部小说同样具有震撼人心的影响力。 在《最蓝的眼睛》中,莫里森着重刻画在白人主流文化对黑人社区、家庭和个人的强大冲击之下,黑人女性痛苦的精神磨砺和复杂的心路历程。尽管许多评论家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分析书中众多女性人物对白人主导文化的消极回应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幸命运,本文作者则
-
日本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倾向
-
作者:
周晗玮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源远流长的日本文学一直以来都以男性文学为主。而日本女性文学除了古代的一段时间之外,在日本文学当中几乎都处于非主流地位,不受重视。到目前为止,对女性文学的研究也非常少见。但是,日本女性文学作为日本文学的一部分,既具有日本文学全体的特点,同时也具有自身独有的特色,在日本文学中属于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论文选取了几位当代女性作家的作品,同时考虑日本社会的变迁和现状,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研究目前日本女性文学的创作倾向。 之所以选取这样的题目,是由于我作为中国的普通学生到目前为止学习日语的六年中,所接触到的日本当代
-
二十世纪九十年女性文本的话语分析
-
作者:
周群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类型
女性话语
话语方式
女性文学
-
描述:
长期以来女性文学得不到重视,女性在整个文学史上一直处于“失语”状态。而对女性文学这门学科来说,女性话语的重要性越来越体现了出来。因此,建构一种属于女性的话语成了女性文学的当务之急。但是,由于“女性文学”、“女性话语”等一些基本概念界定的模糊性,它们不但无法为女性文学这一学科建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无法给其他概念、定义提供界定的标准。如何系统地建构女性文学、如何找到女性文学发展的生长点,也是我们女性文学研究者的思考对象。截取九十年代女性文本,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女性文本密集化出现,女性文学的特征也最明显,显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