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看不见的女人:《看不见的人》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 刘晓洁   来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刻板形象   《看不见的人》   母亲   诱惑者   女性人物  
描述: 在国内,关于《看不见的人》的研究都是围绕男主人公以及他周围的男人们,而没有关注到其中的女性人物。她们大多是无名无姓、没有自己的声音。本文将借用美国学者Anne Folwell Stanford的两分法,分析小说中的主要女性人物形象。笔者发现黑人女性更多地扮演"母亲"形象,而白人女性大多扮演"诱惑者"形象。她们依然没有摆脱白人男性社会赋予的刻板形象,都是以与男性的关系定位身份,人格化特征不明显的人物。本质上,她们是"看不见的女人"。
女性主义视角下抗战时期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刘晓琴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女性主义视角下抗战时期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查尔斯·狄更斯小说《德鲁德疑案》中的两种女性气质
作者: 刘晓莉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查尔斯·狄更斯   《德鲁德》   女性气质   双性同体  
描述: 作为小说家,狄更斯首先因其人物描写而被人们牢记。狄更斯作品中有着各式各样具有不同女性气质的女性人物,而对狄更斯作品中女性人物的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研究领域。国内外,近10年来关于狄更斯作品中女性人物的研究,具体关于女性气质的研究很繁荣。但是存在一个问题,对《德鲁德疑案》中女性人物女性气质的研究很少。本论文试图研究《德鲁德》中典型女性人物的两种女性气质(一种是父权制社会下传统的女性气质,即父权制下传统女性气质,另一种是具有双性同体特质的女性气质,即双性同体女性气质)。方法论上,主要地,西蒙·波伏娃在《第
《圣经》中女性意识的延伸:以《简·爱》为例
作者: 刘晓蕾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女性意识   《圣经》   女性形象  
描述: 《圣经》中的一些女性形象各具特色,性格鲜明,甚至影响了众多作家的创作。她们拥有追求灵魂平等、仁爱宽厚、智勇双全等品质,是古代以色列妇女的卓越代表,也是当时社会绝对男权话语下一股不容小视的力量。夏洛蒂.勃朗特从自我体验出发,理解和接受这些女性形象,赋予简.爱追求平等、勇敢热情、宽恕博爱等特质,使其成为文学史上一个崭新且重要的女性形象。
浅析《简·爱》
作者: 刘晓丹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勃朗特   简·   夏洛蒂·   女权  
描述: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最杰出的小说。它成功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一个对爱情、生活积极进取和敢于反抗、敢于争取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性别政治及其表征:莎士比亚戏剧的女性学谱系
作者: 刘晓萍   来源: 艺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剧   女性学   莎士比亚   男权意识  
描述: 莎士比亚剧作中的女性一直都是人们广泛研究的课题。他塑造了一系列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她们有的被刻画成纯洁善良的天使,有的被刻画成邪恶狠毒的魔鬼,还有一些被刻画成追求自由、要求个性解放的新女性。在莎剧的女性学谱系中,我们解析出了莎士比亚的女性观:她们都是男权社会中的女性,是父权、夫权与国族政治的载体和表征。
浅析《简.爱》
作者: 刘晓丹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   女权  
描述: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最杰出的小说。它成功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一个对爱情、生活积极进取和敢于反抗、敢于争取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论简·奥斯汀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刘美丽   刘晓红   来源: 老区建设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现实   女性意识   简·奥斯汀   女性自我  
描述: 简·奥斯汀是19世纪初叶英国著名的女性小说家,她以其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给后人留下了六部不朽作品,塑造了性格各异的众多女性形象。她们关注自我的生存状态,敢于表达真实的内心情感,展示出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
年长妇女运动可能改善骨质密度及降低骨折风险
作者: 刘晓荻   苏红星   来源: 基础医学与临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骨折   冠状动脉   危险因子   风险   心血管疾病   医学档案   骨质密度   老年患者   医疗费用   运动计划  
描述: 据美国WedMD大众医疗新闻网(2010/2/4)报道,一项发表于1月25日《内科医学档案》(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结果显示,年长妇女接受运动计划,相较于
姚名达和《女子月刊》的命运
作者: 李强   刘晓焕   来源: 文史春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游击队   编辑   中国现代史   谢六逸   女子   姚名达   中国妇女   妇女运动   七七事变   月刊  
描述: 上世纪30年代有这样一位教授,他同妻子一起开书店、创办《女子月刊》、满腔热忱地投入中国妇女事业中,七七事变后,该刊物被迫中断,他又回家乡组织游击队,与日寇搏斗、牺牲在战场上,他就是姚名达。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