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我在霞村的时候》中贞贞形象分析
作者: 韩雨彤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放区文学   丁玲   贞贞形象  
描述: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丁玲的作品,是其创作于1941年的一部抗日文学作品。也是解放区文学的突出的代表作品,体现了在解放区文学时期的时代背景,它是一部倍受争议的作品,其作品以女性小说最为重要,本文讲述一位中国少女贞贞在遭受日寇凌辱后,又忍受着灵与肉的双重折磨而做着地下形态的抗日工作,贞贞这一形象体现了女性的伟大,更体现了女性的悲哀与尴尬处境,从而构成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美、悲、勇”的显著特征。
从夏娃到安娜——西方文学叛逆女性形象主体意识透析
作者: 韩霞   来源: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娜   美狄亚   叛逆女性   卡门   夏娃  
描述: 叛逆女性形象的塑造是西方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从夏娃到安娜,女性在争自我、求生存的道路上艰难地跋涉着。她们的叛逆,分别代表了女性主体意识成长的四个阶段:自在、自知、自觉、自为;她们的挣扎,说明了女性价值实现的艰难和艰巨。
论萧红及她笔下的女性
作者: 韩薇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析   萧红   女性  
描述: 本文从萧红的作品出发,分析了萧红笔下的女性形象和特点以及笔者对于萧红文学作品的一些见解。
何家英笔下的女性人物
作者: 韩盟   来源: 美与时代(中)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诉求   女性形象  
描述: 何家英绘画中丰富多样的女性题材,涵盖了我们这个时代许多女性群体的特征,从中我们可以读出当今社会的文化背景。他的作品中有农村妇女,也有都市白领,有妙龄少女,也有两鬓斑白的老太太,但无论是哪个社会阶层、哪个年龄阶段的女性,都传达出他对女性多角度、多层次的审美观。他刻画的东方女性既具备了传统文化中的古典美,又不失现当代女性的文化内涵。这一对看似矛盾的概念,在他的笔下合理、完美地融合了。他创作出的女性形象有一种刚强坚韧的力量,眼神里却透露出一份伤感和迷离。但要特别说明的是,这种刚强有别于"文革"时代斗志昂扬的"铁
解读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简·爱》
作者: 韩秀秀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等自由   社会背景   女性主义  
描述: 《简·爱》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女性形象——简·爱,虽然出身不幸却勇于同命运抗争。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通过对简·爱、海伦和伯莎的分析,揭示小说中所反映的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对性别意识的觉醒以及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继而讨论当代女性主义的发展情况,说明社会背景对女性主义发展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的社会地位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浅析《飘》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作者: 韩海燕   杨晴芳   来源: 华章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觉醒   女性主义  
描述: 《飘》是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故事女主人公斯嘉丽独立,自主,追求自由,对男权社会的不满与反抗的个性和浓厚的女性主义思想感染着许多人,展现出20世纪美国的新女性形象.
“十七年”女性政治身体书写的美学批判
作者: 韩敏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四”   “社会性成人”   政治身体   女性媒介形象  
描述: 在20世纪女性形象书写史中,"十七年"(1949-1965)的铁姑娘等女性政治身体书写因为缺乏女性特征被排除在历史之外。如果从20世纪女性运动历史整体的角度来看,"十七年"的女性政治书写实际上是从政治学与社会学角度解决了"五四"时期的"拉娜"出走之后的问题。"十七年"的铁姑娘等政治身体则为中国女性平等权利建构了合法性的知识阐释体系,建构了女性的"社会性成人身份",也为新时期(1978年以来)的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提供了知识前提。因此,"十七年"女性政治身体的书写在20世纪女性美学书写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
良媒去不远,此恨今告谁?
作者: 韩雪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诗经》与古希腊神话在中西文学史上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同时期两种不同文化的代表,对中西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内容上,《诗经》和古希腊神话都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而“弃妇”作为女性中的特殊群体,自古至今,都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从众多的女性形象中选取“弃妇”这一类型,从不同的角度比较两部作品中的弃妇的形象差异,分析差异中体现出来的共性。
论《红楼梦》中女性的婚姻爱情观
作者: 韩博   来源: 北方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婚姻爱情观   女性  
描述: 《红楼梦》作为一部拥有高度思想性的作品,高举反封建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大旗,通过对以荣、宁二府为主的四百多位女性的形象塑造,深刻地反映出了封建社会对女子的禁锢以及女性对爱情的诉求。本文就《红楼梦》中女性的婚姻爱情观的类型和特点进行分析。
论《生死场》中女性的动物性
作者: 韩鹤   来源: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动物性   《生死场》   意象   女性  
描述: 《生死场》是女作家萧红的重要作品,最初它以抗日文学的身份进入人们的视野,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评论家们越来越重视其中的女性主义和人文主义内涵。作品中的动物意象是贯穿始终的最重要的意象集合,这一意象群同书中女性形象的结合,尖锐指出了女性处在人类“生物链”最低端的事实,揭示了在自然、社会和男性的共同胁迫下,中国农村女性被消耗、被挤压的处境。
< 1 2 3 ... 6 7 8 ... 25 26 2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