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韩,郑在书,,韩,崔丽红】搜索到相关结果 351 条
-
郝思嘉:“逝”不去的梦和人:论《飘》中郝思嘉的女性主体意识
-
作者:
韩艳莉
来源:
南昌高专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郝思嘉
《飘》
主体意识
女性
-
描述:
郝思嘉是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在《飘》中极力塑造的一位光芒万丈的女性形象,从少女时期的初具女性主体意识到经过爱情的抉择、战争的创伤和战后的挣扎,她变得成熟、坚强、独立,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也成功地建构了自己的女性主体意识。
-
赛珍珠《东风,西风》中中国女性性格特征与对比
-
作者:
韩艳莉
来源: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风
性格
西风》
中国女性
赛珍珠
-
描述:
赛珍珠的小说《东风,西风》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中国女性形象,她们身上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许多美德,但同时又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通过分析对比她们性格的特点来找出她们性格的异同。
-
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十四):长河情真百宝沉──从杜十娘的遭遇看情与利对立的价值观
-
作者:
韩晓云
来源:
南昌高专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与利
李甲
明代社会
杜十娘
价值观
-
描述:
杜十娘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一位名妓。她与李甲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她蹬纯情善良的性格特征,更使她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中国明代社会市民阶级兴起之后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冲突,杜十娘的死就是这种价值观冲突的结果。从她的死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上“情”与“利”的对立,可以看到新兴阶级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但总的来说,这个时代尚不具有充分展示“情”的社会条件,尚没有认识到人的解放与情感自由的关系。
-
威廉·福克纳和曹雪芹作品中的年轻女性
-
作者:
韩海燕
来源:
求是学刊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宝玉
昆丁
《喧嚣与愤怒》
凯蒂
威廉·福克纳
作品
曹雪芹
黛玉
年轻女性
-
描述:
威廉·福克纳和曹雪芹①都是蜚声世界文坛的圣手。然而,人们论及他们的作品时,还从未相提并论过。本文试图将这两位作者的作品熔于一炉而观之,为对其理解和欣赏求索些新的可能性。 福克纳所发表的十九篇小说中有十五个长篇是直接关于美国南方一个小县的。这一小县叫Yoknapatwapha County ,是福克纳文学作品所集中创造的目标。他“发现它活生生地住满了和家鬼魂”②。美国批评家马尔克姆·考利认为:“这一情形 … 便是福克纳的真正主题 … 简言之,就是南方旧秩序的毁灭。”③毁灭和家庭也可以说是曹雪芹《红楼梦》中不
-
试论我国古代爱情剧的进步意义
-
作者:
韩文志
来源: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古代戏剧
婚姻观念
思想观念
明清传奇
进步意义
爱情婚姻
女性形象
我国古代
发展社会主义
-
描述:
古代爱情剧在以元杂剧、明清传奇为主体的我国古代戏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剧作,以其新鲜的思想观念、曲折的戏剧冲突、炉火纯青的戏剧语言,令人回肠荡气的感情色彩,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活脱脱的人物形象,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爱情的颂歌,不仅令当时的男女青年为之倾倒,就是在今天,也仍然为广大戏剧爱好者所珍爱。因此,开展对这部分珍贵遗产的深入研究,对于正确地继承优良传统,发展社会主义的新
-
浅析《围城》的艺术特色
-
作者:
韩玉琪
来源:
人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围城
比喻
知识分子
讽刺
艺术特色
-
描述:
本文主要分析了《围城》中的艺术特色,分别写出了小说的写作背景,人物文化背景,女性人物形象,语言的写作特色,比喻的运用,以及最后对于小说主题的具体分析。艺术特色是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而构成艺术特色就需要人物的细致描写与语言的合理运用相结合。本文首先对《围城》中的人物背景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而引出后文的一系列深层分析。
-
塔莎奶奶的美好生活
-
作者:
韩松落
来源:
读者(原创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好生活
农庄
马克·吐温
家禽家畜
日本媒体
纺线
饲养
古装
传奇
女性人物
-
描述:
世界闻名的绘本画家,被日本媒体评为"最受憧憬的女性人物"第一名;住在美国一座农庄里,穿着四处淘来的古装,种植作物,饲养家禽家畜,纺线织布,用柴火熬汤;活了94岁,跨越两个世纪。这是怎样的一位传奇女性?
-
浅析王安忆笔下上海女性的生活态度
-
作者:
韩亚男
来源:
吕梁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态度
王安忆
影响
上海女性
-
描述:
新时期文学呈现出群星璀璨,群芳争艳之景。王安忆无疑是其中一颗闪亮之星。在这期间,她塑造了一个个多变而复杂、鲜活性感的女性人物。她以细腻的笔触描写自身对人性的认识,关注人物的命运和上海女性生活的价值取向,以深刻之笔揭示了女性对待生活的态度,从求实善变、趋奇好胜、安于依附、坚强韧性四个方面去表现上海女性的生活态度。
-
浅析《女巫的面包》创作与批评中的厌女症现象
-
作者:
韩晓萌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巫的面包》
厌女症现象
评论
创作
-
描述:
欧?亨利(O Henry)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其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幽默,结局常常出人意料之外。《女巫的面包》(Witches’ Loaves)正是其中的一篇代表力作。故事中对女性人物的描写与讽刺以及评论界对这篇短篇小说的评价都体现出了浓郁的厌女症情绪。因此,本文将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出发,通过作品中的细节以及评论中的焦点来分析作者以及评论家的厌女症倾向。
-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女性对自由的追求——基于雅斯贝尔斯的哲学视角
-
作者:
韩晓丽
来源: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由
雅思贝尔斯
福斯特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女性人物
-
描述:
文章试图以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的自由观为理论视角透析福斯特的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的女性人物对自由的追求,将对此作品的研究提高到哲学层面,从而发掘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
<
1
2
3
...
26
27
28
...
34
35
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