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韩,郑在书,,韩,崔丽红】搜索到相关结果 351 条
-
韩日女大学生计短长
-
作者:
韩文
来源:
时事(时事报告中学生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学生
比较分析
生活意识
韩国学
女性研究
韩国女性
问卷调查
一流大学
女大学生
课外学习
-
描述:
韩日女大学生计短长韩文韩国东德女大的韩国女性研究所创刊的《东德女性研究》最近载文,日本昌山大学教授们以韩国的237名女大学生和日本的348名女大学生为对象,就其生活意识进行了问卷调查,而后进行了比较分析。关于毕业后的计划,日本的女大学生93.1%希望...
-
飞碟真的降临中国?
-
作者:
韩松
来源:
科技潮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飞碟研究
外星
北京城区
海峡两岸
女性研究
地面灯
笼罩在雾中
航空学博士
不明飞行物研究
学术研讨会
-
描述:
1993年12月4日晚8时。天寒地冻,天空中看不见星星。一辆面包车从北京站附近的一个胡同口开出。车没有开灯。它直出北二环、三环、四环,最后来到昌平,驶入了虎峪附近的一个大铁门。这是被称为绿梦庄园的某部招待所。此时,北京城区上空由于污
-
从解放政治观到生活政治观
-
作者:
韩育萍
来源:
新西部(理论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放政治
生活政治
-
描述:
本文对于解放政治观与生活政治观的概念与缘起进行了介绍,生活政治观产生于高度现代性条件下重建人类自由与和谐的追求;妇女运动的生活政治,就是自我认同与全球化发展的协调统一;消费革命推动了生活政治观的产生。同时对于生活政治观看待中国问题的视角进行了分析与概括:生活政治观与中国现代发展主题,紧紧围绕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并以其为发展民生政治的根本导向;研究生活政治学对于中国政治学的发展价值,生活政治的丰富与个性化色彩,形成多元化的社会局面和全方位互动的社会调控体系。
-
对传统性别歧视教育依据的首次解构
-
作者:
韩廉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依据
性别歧视教育
-
描述:
性別歧視教育實施的根據是男優女劣天生論和才智有損女德論。戊戌婦女運動對其中國版本男智女愚天生論和“女子無才便是德”進行了與西方早期女權運動同樣的批判,指出男智女愚並非天生而是後天性別歧視教育所塑成,亦可通過改變教育來改變;女性必須通過正規教育增長才識,才能具備道德能力。其批判首次動搖了傳統性別歧視教育的基礎,成為中國爭取教育性別公平的開端,亦說明至少中西早期婦女運動的水平不分軒輊,西方學術界籠統地認為中國婦女運動遠比西方落後是偏見。
-
中国妇女运动的“阶级”: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妇女运动决议研究
-
作者:
韩贺南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阶级
会议决议
妇女运动
文本分析
-
描述:
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妇女运动决议关于中国妇女运动的阶级分析与评价,发现妇女运动是凝聚阶级、民族与性别多重关系的颇具张力的概念。劳动妇女运动和一般妇女运动是两个基本分析范畴。党对妇女运动的评价与态度随着革命形势而发展变化,充满辨证法思想。
-
阶级与性别的“联盟”:中共首部妇女运动决议及相关文献研究
-
作者:
韩贺南
来源:
党的文献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阶级解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劳动解放
-
描述: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颁布的首部妇女运动决议,其中关于妇女解放伴随劳动解放进行的主张,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回应中国妇女和妇女运动的特殊问题,融汇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发展出来的中国妇女解放理论的基本命题。这一基本命题的提出,有如下理论给以支撑:妇女整体是一个被压迫阶级;妇女作为生产与家庭奴隶的双重身份;经济独立是妇女解放的要旨。简言之,妇女解放与劳动解放的联盟是共同消灭私有制、反抗阶级压迫的现实选择。
-
对戊戌妇女运动局限的历史审视
-
作者:
韩廉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盲视
社会性别分析
历史分析
历史合理性
-
描述:
分析妇女运动的局限也应从社会性别分析方法入手,同时结合具体的历史考察。戊戌妇女运动的局限是存在较严重的性别盲视;但从特定的历史条件来审视,其局限在当时无可避免,并主要起了积极作用,故又有相对的历史合理性。
-
戊戌妇女运动:中国批判性别本质主义的先驱
-
作者:
韩廉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本质主义
先驱
西方早期女权运动
戊戌妇女运动
-
描述:
戊戌妇女运动一开始就对性别本质主义进行了与西方早期女权运动同样的批判,即用“男女差异教育形成论”抨击“男智女愚天生论”,因而成为中国批判性别本质主义的先驱。中西早期妇女运动对性别本质主义的批判只是详略程度不同,没有本质的差距。这就说明至少中西早期妇女运动的水平不分轩轾,西方学术界笼统地认为中国妇女运动远比西方落后是一种偏见。
-
中国妇女运动实践对妇女理论基本概念的建构
-
作者:
韩贺南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析范畴
女子解放
基本概念
理论背景
-
描述:
本文以为,有中国特色的妇女理论建设要在妇女运动实践中进行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梳理,因而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五·四”时期有关妇女问题的理论观点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其基本概念、核心内涵及其理论背景。认为这一时期妇女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女子解放”,其基本含义是女子摆脱屈从男子的地位,获得精神和物质的自由。其理论背景较为复杂,有“天赋人权”理论、社会有机体理论、进化论、人道主义理论,而最主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直接表现为几个分析范畴的产生:“妇人运动”与阶级、妇女与劳工、妇女与社会主义、妇女与民
-
中国共产党关于阶级解放与妇女解放关系的基本主张——中共首部全国代表大会妇女运动决议及相关文献研究
-
作者:
韩贺南
来源:
社会生活探索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中国共产党关于阶级解放与妇女解放关系的基本主张——中共首部全国代表大会妇女运动决议及相关文献研究
<
1
2
3
...
17
18
19
...
34
35
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