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价值的异化与自我的缺失——从《少女小渔》看严歌苓小说中女性的生存困境
作者: 鲁卓黎   周春英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缺失   《少女小渔》   价值   女性  
描述: 本文结合波伏瓦的观点对小说《少女小渔》中对自我意识缺失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通过对小渔和两个男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小渔自身意识的条分缕析,探寻处于生存困境的女性的价值所在。
论《少女小渔》中“残缺”的男性形象
作者: 琚倩云   周春英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残缺”   《少女小渔》  
描述: 严歌苓作为一位著名的海外华文女作家,塑造了一大批跃然纸上的女性形象,同时也刻画了一些颠覆传统认知的男性形象。本文对《少女小渔》进行文本细读,将作品中的男性形象分为身体残缺和心理残缺的两种类型,分别探索其残缺的特质,从而揭示作品中“残缺”男性形象的设置意义。
“笼中鸟”——试析《远大前程》中的女性形象郝维仙小姐
作者: 王新春   石红英   来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I561.074批判现实主义   男权统治   女性地位  
描述: 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其作品以深刻的笔触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反映了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远大前程》是其后期作品,展示了狄更斯对19世纪英国上层社会的尖锐
帝 国 意 识 的 继 承 者——浅析《曼斯菲尔德庄园》中芬妮的人物形象
作者: 王晶晶   梁英君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芬妮   后殖民主义   《曼斯菲尔德庄园》  
描述: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奥斯丁的主要作品之一,其女主人公芬妮是奥斯丁塑造的一大批女性形象中非常独特的一个,但是以往研究多集中在分析芬妮的灰姑娘特性或女性意识。本文采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芬妮的人物形象,揭示其作为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继承者的一面。
红粉长歌:试论《诗经》妇女形象塑造及其后世社会影响
作者: 王华英   谢东华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形象   诗经   社会影响   人物形象  
描述: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一直备受人们推崇。从文学的角度看,它呈现了封建礼制完善之初,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原始生活画卷,表现出了对人的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本文通过对《诗经》中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赏析,探求《诗经》中周代社会妇女形象塑造对后世的社会影响。
小说《元红》中两位母亲形象评析
作者: 刘元英   潘国红   来源: 大众文艺:下半月(浪漫)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红》   女性形象   评析  
描述: 小说《元红》中存扣母亲为了生存而选择了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保连母亲为了保全脸面而选择了无望的死。她们不同的心灵世界与个性风采,却带给读者共同的感伤,为我们留下了深沉的思考。
小说《元红》中两位母亲形象评析
作者: 刘元英   潘国红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红》   女性形象   评析  
描述: 小说《元红》中存扣母亲为了生存而选择了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保连母亲为了保全脸面而选择了无望的死。她们不同的心灵世界与个性风采,却带给读者共同的感伤,为我们留下了深沉的思考。
劳伦斯作品中的女性主题
作者: 杨东英   秦学锋   来源: 山东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控制   两性关系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通过对劳伦斯作品中的生活原型,分析了其中的女性形象.指出对于女性真正的幸福和出路不是对男性精神或是肉体上的控制,而是灵与肉合一的双星平衡关系.此外,总结出劳伦斯作品中代表独立、自信新女性展示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带给人们彩虹般的希望.
《金瓶梅》中女性形象的矛盾性表达探窥
作者: 曾锦标   刘小英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瓶梅》   认同   矛盾   排斥   女性  
描述: 通过对《金瓶梅》中女性形象的解读 ,发现其在表现形态上呈现出一定的矛盾性 ,并尝试从经济、思想文化以及作者本人的审美态度等方面对这一矛盾性产生的原因作出分析。
论《傲慢与偏见》中体现的婚姻观与金钱观
作者: 刘英杰   来源: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金钱观   婚姻观  
描述: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是以日常生活为素材,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简·奥斯丁精细描绘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通过对班纳特家的二女儿伊丽莎白与贵族达西婚姻的描述,以及伊丽莎白的几个姐妹和女友的婚事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从中可以发现作者对于婚姻问题的理想及价值取向: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结婚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
< 1 2 3 ... 49 50 51 52 5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