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英,勃良特,金溟梅】搜索到相关结果 528 条
-
《夏日十字路口》的女主人公解读:兼与《蒂凡尼的早餐》女主人公比较
-
作者:
叶惠英
蔡乾
来源: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蕾迪
《夏日十字路口》
《蒂凡尼的早餐》
郝莉
-
描述:
在美国现代作家杜鲁门.卡波特的作品中塑造了两个出色的女性形象,《蒂凡尼的早餐》里的郝莉和《夏日十字路口》里的格蕾迪,社会阶级、家庭背景以及各自所持的人生观的不同使得这两位少女为着自己想要的人生道路进行着不同的挣扎。然而,结局却是一样的萧条、肃杀。作为卡波特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夏日十字路口》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它的研究可以揭示出卡波特早期作品中业已形成的特定风格及对其成熟作品的影响。
-
新时期女性文学的自我超越
-
作者:
卢海英
来源: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女作家
女性意识
新时期文学
爱情题材
“五四”女性文学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方舟》
人的自觉
-
描述:
新时期女性文学的自我超越卢海英新时期文学风云叠起,浪潮翻涌,体现着当代文学的蓬勃发展。在这纷繁的新时期文学中,女作家的崛起和女性文学的发展,可以说是这个百花园中娇艳的一朵奇葩。它不仅超越了“五四”为它开创的路,而且又在时代的潮流中奔腾起伏,在张扬“自...
-
论“蒲松龄式女子”的建构及其书写意义
-
作者:
周喜英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构模式
蒲松龄
《聊斋志异》
自觉意识
女性
-
描述:
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女性人物得到了大规模和类型化的描写,从而建构起了一个蒲松龄式女子的群像世界。对已有的蒲松龄式女子这一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从《聊斋志异》中所构造的现世与幻世这两重世界来界定蒲松龄式女子:即现世的凡妇奇女和幻世的花妖狐媚之流。以文本分析为主,通过关照作者笔下的这些鲜活女性群体形象并分析其建构模式,对照分析这些女性在日常家庭和爱情婚姻生活中各自扮演的角色以及从中所表露出来的独特个性,可以发现:与《聊斋志异》中的男性相比,作者对女性形象群体倾注了更多的喜爱与赞赏之情,同时,这一群体的角色
-
畸形的灵魂:福克纳笔下的女性群像
-
作者:
刘国英
来源: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福克纳小说
清教主义
人性扭曲
女性群像
-
描述:
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现代主义作家福克纳一生特别关注人性与文化这一主题,他在多部经典小说中通过塑造一大批人性扭曲、灵魂畸变的女性形象,深刻揭示了南北战争前后美国南部地区社会制度转型时期特有的文化现象。
-
一幅现代女性意识觉醒画卷
-
作者:
马英
来源:
山花·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卷
三代
波特
女性意识觉醒
米兰达
现代
系列小说
女性人物
-
描述:
马英 引言 长时间以来,女性没有独立的主观意识并且无视女性的存在已被内化为一种集体无意识。随着19世纪妇女解放运动和崛起的女权主义运动,女性批评家也提出了阐释和重新阐释男性和女性
-
丁玲小说中女性形象对终极归宿的重新定位
-
作者:
韩善英
来源: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终极归宿
重新定位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丁玲无疑是一位大作家,从某种意义上说,丁玲的文学生命史就是中国现当代女性命运的发展史.她的小说承载了历史文化的重负,塑造了具有时代悲剧的女性人物形象.以反帝反封建为旗帜,以科学与民主为启蒙精神的五四文化鼓励了中国新一代女性起来砸碎封建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和男女平等,努力克服封建文化的心理积淀,注重人的价值的实现.丁玲深入人物内心世界进行刻画,反映两性文化在深层次上的冲突,让人沉思,使人誓醒.
-
纸上画魂 情曲现实:唐代人鬼恋小说创作心理探微
-
作者:
田英宣
来源: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人创作心态
人鬼恋
唐小说
-
描述:
唐代士子钟情于人鬼恋题材,既基于传统的艳遇情结,更体现了他们对五姓婚、门阀婚艳羡却求而不得的反抗情绪。而对女性形象或艳丽绝代、出身高贵,或丑陋妖异、害人性命的两种极端形象的塑造则反映出男权中心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控制。
-
安娜·卡列尼娜悲剧人生解读
-
作者:
解英兰
来源:
运城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感诱惑
性格悲剧
社会悲剧
内心渴望
道德制约
外部舆论
-
描述: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塑造的一个光鲜动人的贵族女性形象。她美丽善良、真诚勇敢,洋溢着青春和活力,具有摄人心魄的高贵气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俄国,当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转变之时,安娜的身上同样存在着传统伦理思想的制约和资产阶级情调的诱惑。她一方面囿于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一方面又想要过真正的情感生活,这就决定了安娜挣扎在道德和感情之间,徘徊在外部舆论和内心渴望的矛盾之中。因此,安娜的悲剧既是性格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
《沉船》中的卡玛娜文学形象分析:兼与《玩偶之家》中文学形象娜拉相比较
-
作者:
叶惠英
蔡乾
来源: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卡玛娜
《玩偶之家》
娜拉
泰戈尔
《沉船》
-
描述:
同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范围内关于女性形象的代表性文本,虽然处于不同的文化圈之中,如果就女性描写本身及女性与家庭、婚姻、社会、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作一个横向的平行比较,或可以找出其中关于女性处境的共通之处及造成其差异的成因。同时,本文通过对卡玛娜和娜拉两位女性文学形象的时代因素、社会背景、作家意图方面加以分析比较,以卡玛娜和娜拉为例探讨女性的回归与出走问题。
-
“死了也不死的……”
-
作者:
赵兰英
来源:
瞭望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新诗体
下半部
1990年
《伊利亚特》
荷马史诗
蝇头
古希腊文学
-
描述:
说起袁雪芬的性格,不少人说:“她呀,弄堂里扛木头——直来直去”。 巾帼英雄粱红玉、大家闺秀祝英台、千金小姐崔莺莺、贫苦妇女祥林嫂……舞台上袁雪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身分不同、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岁月不断在她脸上刻下深深皱纹,命途多舛,生活多变,袁雪芬在人生旅途中,始终是一个方方正正、刚强不阿的人。
<
1
2
3
...
36
37
38
...
51
52
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