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都市里的农家女:论新世纪以来文学叙述中的乡下进城女性
作者: 宋美英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存境遇   进城动因   乡下进城女性   群体形象  
描述: 在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下,乡村向城市的流动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数以万计的农民开始涌向城市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掀起了一股“民工潮”。到了新世纪,这一群体的发展更是蔚为壮观。其中有很多农村女性也纷纷加入到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中。文学艺术取材于现实生活,因而,由乡入城的文学叙述也逐渐成为文坛上一个重要叙事潮流。在一些反映“乡下人进城”的文学作品中,作者们给予了乡下进城女性越来越多的叙述和关怀。然而,在众多的文学评论中,把“乡下进城女性”这一群体作为独立研究对象的却很少,本文选题的意义也就在此。
新中国60年女性导演叙事策略研究
作者: 李文英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导演   叙事策略   新中国成立  
描述: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但直至1949年女编导仅仅是凤毛麟角。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才出现了一代代女性导演,尤其是80年代后,一批女性导演如黑马杀出重围,异军突起,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女性导演阵容。60年来,中国的女性导演以一部部银幕经典的小窗口见证了时代变迁演化和老百姓喜怒哀乐的社会大背景,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本文致力于探究1949-2009年这六十年中国女性导演的叙事策略,运用西方叙事学理论和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结合女性导演的电影文本,从性别与叙事、叙述视角、女性意识、女性形象、叙事时间/空间等方面深入,
《林兰香》研究三题
作者: 杨玉英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   主题   风格   林兰香  
描述: 《林兰香》是清初一部重要的世情小说,在《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具有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小说文本从上世纪80年代被重新发现以来,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与其它世情小说的研究、与小说本身的价值相比,《林兰香》的研究仍稍显薄弱,还有进一步拓展的学术空间。本文在广泛吸收、借鉴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努力对小说进行深入探讨。第一部分,是小说第一主人公燕梦卿的形象论。“君子”是其形象的核心所在。小说中作者将“兰”作为燕梦卿的基本象征,以此来暗示其内在的君子身份,并从德、才两方面对这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意识
作者: 李英兰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经验   女性意识   小说创作   女性话语  
描述: 张爱玲是一个具有明确女性意识的现代女作家。1921年,她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典型的封建遗老遗少家庭,她的文学生涯也在上海开始。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现代女作家,在四十年代的上海迅速崛起,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红极一时女才子。在那个“肮脏、复杂、不可理喻的现实中”张爱玲似一颗彗星划了一道美丽的轨道,在浩淼的宇宙瞬间辉煌而过,留下了《传奇》和《流言》等惊世之作和无尽的论说与回味。她与上海这座远东第一大都会的关系是千丝万缕,难以言说的。当人们说起张爱玲的文学成就时,不能不提“十里洋场”的上海。上海造就了张爱玲,张爱玲是上
都市中的沉沦
作者: 王英纳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都市   “堕落”女性   女性意识   男权中心文化   社会转型  
描述: 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都市文学中女小说家笔下部分“堕落”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堕落”女性是指在20世纪末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时期,市场化、商品化的都市中,背离传统公认的道德规范、利用肉体与男性进行交易以获利的那部分女性。她们一方面貌美,另一方面沉沦,在当代文学人物画廊中具有“恶之花”的特色。文中通过对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追溯了它们文化思想上的根源,这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 全文包括上、下两篇和一个简短的结语。上篇中以人物内在女性意识的强弱、对待外部世界的方式和态度将“堕落”女性形象大致分为四类,
黑土地盛开的红牡丹:记新派艺术家刘晶霞
作者: 费宏宇   陈素英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新凤霞大师是评剧新派艺术的创始人。她以一生的才华塑造了评剧舞台上近百个女性形象,是评剧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她的弟子遍及全国近百名,如今再传弟子已有数十名。许多朋友一定会清楚的记得在新大师晚年时,每逢大师参加重要活动,常有一位身穿白色可体服装的女青年,她没有一丝的张扬,总是小心翼翼地手推轮椅车将新大师送到活动现场后寸步不离,她就是新凤霞大师的亲传弟子刘晶霞。
语文新课标必读经典文库 简·爱 名师全解版
作者:     夏洛蒂·勃庸朗特   来源: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出生于牧师家庭,母亲早逝,家境贫穷。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寄宿学校,那里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她的两个姐姐因染病而先后死去。于是,夏洛蒂和妹妹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全译本 1
作者:     托马斯·哈代   王忠祥   黄禄善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礼品盒装3(全译本)》共分为12册,即《德伯家的苔丝》、《格列佛游记》、《希腊神话的故事》、《人猿泰山》、《德拉库拉》、《飘(上)》《飘(下)》、《死魂灵》、《双城记》、《还乡》、《漂亮朋友》、《过河》和《包法利夫人》。《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杰出的作品,也是英语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小说主人公苔丝这一形象是哈代对人类世界的最伟大贡献,她已成为世界文学长廊中最优美迷人的女性形象之一。生活贫困的苔丝因貌美而被地主少爷亚利克玷污了贞节。因此,苔丝曾一度精神不振。后来,经过时间的洗涤,苔丝重
李贺与艾略特诗歌女性形象的新批评式比较研究——以《荒原》和《苏小小墓》为例
作者: 李梅英   罗聪   来源: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贺   新批评   艾略特   女性形象  
描述: 在英美诗歌研究及比较研究领域,至今仍未有诗论能够超越“新批评”。新批评派和象征主义诗歌奠基人T.S.艾略特的诗歌不仅有英国玄学派诗歌的传承,还表现出与我国诗人李贺相似的“奇喻”特点,他们塑造的女性形象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本文以两位诗人的代表作《苏小小墓》和《荒原》为例,探讨他们相似的创作背景、创作心境、创新追求及对传统的借鉴。
商品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异化
作者: 苏碧亮   谢慧英   来源: 当代传播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传播媒体   女性形象   异化理论  
描述: 文章以异化理论分析了现代商品广告出现异化女性形象的现象,指出其后面的根源正是消费主义观念的膨胀,是商业资本与现代传媒共谋的产物,其中也有封建男权本位思想和女性在社会分工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原因。
< 1 2 3 ... 48 49 50 ... 52 53 5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