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浅析《激流》中的悲剧女性形象
作者: 黄立英   来源: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封建专制制度   悲惨命运   鸣凤   牺牲品   封建专制主义   巴金   三十年代   激流   女性形象  
描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巴金创作了以《家》为代表的《激流三部曲》(《春》《秋》),在《激流三部曲》中,巴金的怀着极大的悲愤和深刻的同情,通过众多不同阶级、不同经历、不同年龄的女性的悲惨命运来揭露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的。她们都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对象,是专制主义和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们的血泪、忧伤、痛苦、牺牲,以及她们的觉醒、抗争,对当时
从彷徨到呐喊——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电影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孟英丽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呐喊   女性生活   彷徨  
描述: 女性形象一直是俄罗斯艺术界着力塑造的群体形象之一.与刻画俄罗斯妇女的善良、美丽相区别的是现代的文艺作品更多地讴歌她们的勇敢和坚强.本文分析了在俄罗斯改革这一大背景下出现的电影《芦花鸡》、《老驽马》中的女性形象.
心灵的旅程:再读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作者: 翟淑英   来源: 阅读与写作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是非分明   《简爱》   想当年   夏洛蒂·勃朗特   活着   里德   不如意   天会   吉凶未卜  
描述: 十年后重新拿起《简·爱》,感觉仍然是震憾,它像一个伟大灵魂的自白,带给人的是心灵的甘泉。夏洛蒂·勃朗特的语言超强表现力和思想的深刻洞察力的确让人叹为观止。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个为人格为爱情而放弃所有的伟大的女性形象,是一个平凡心灵的
男权话语规训下的“他者”形象
作者: 田右英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画皮》   他者   魔鬼   天使  
描述: 2008版电影《画皮》中的女性,呈现的是男权话语规训下的“他者”形象。主要的女性被分割成对立的“天使”与“魔鬼”两极。在形式上表现为小唯的“画皮”身体,佩蓉的疯癫、夏冰的易装。这些女性形象体现了男权话语对女性身体的规训以及女性自我的分裂。
林黛玉与简爱的爱情观比较
作者: 朴英爱   来源: 新西部·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爱情观  
描述: 林黛玉与简爱是中西文学作品中两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本文分析比较了两人所处的时代特征和爱情观。她们的女性自我意识得到了觉醒,抗争不公的命运而受到人们的赞颂,一个是缠缠绵绵有始无终,一个是一波三折终成美眷。尽管她们爱情结局大相径庭,但对后人的人生观有积极的启迪作用。
美貌的女主人公:有毒的花:以《雨月物语》《春琴抄》《核桃林》为中心
作者: 徐海英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貌   带毒的花   悲剧   冷酷   女性的自我意识  
描述: 日本女性在世界上评价很高。她们温柔文雅给人贤妻良母的印象。然而一些以女性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中描写的女性形象却不尽如此。虽然漂亮文雅却冷酷恶毒,就像带毒的花一样。本文以近世、近代、现代三个不同时期的作品主人公为对象,试图分析她们的异同点及其产生不同的原因。经比较和分析,指出女性在近代化过程中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提高,以及为之所作的牺牲。
从《简·爱》看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权意识
作者: 于晓楠   吴天英   杨冬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意识   女性  
描述: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女性一直处于受压制、受奴役的地位,压迫愈深,反抗愈强。《简·爱》是一部表现女性意识的作品,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的女性形象。
《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范国英   来源: 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奇》   女儿   母亲  
描述: 将《传奇》中的女性形象按角色的不同分为两类:女儿形象和母亲形象。并对这些形象所蕴含的深层意义进行探讨。
从《红楼梦》看中国古代女性的悲剧
作者: 王英珍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代女性   《红楼梦》   悲剧  
描述: 妇女被置于被压迫的地位,是封建制度的产物.通过对<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分析,从文中女性身上体现出的悲惨命运,洞悉中国古代女性的悲剧.
莫瑞森20世纪70年代小说中黑人女性成长历程探析
作者: 马海英   来源: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妮?莫瑞森   秀拉   佩科拉   派拉特   黑人女性  
描述: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瑞森在20世纪70年代创作的三部小说中,分别塑造了少女佩科拉、青年女性秀拉和中年女性派拉特三位不同个性的黑人女性形象,由佩科拉式的自我否定到秀拉式的自我抗争,再到派拉特式的自我认同,分别代表了美国黑人女性对于本民族文化的不同认识,揭示了黑人文化理性发展的过程,也显示了黑人女性不断成长的历程。
< 1 2 3 ... 39 40 41 ... 52 53 5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