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以“生活在别处”证“诗意在远方”——欧美女性传记电影对中国“症候群”的启示
作者: 宋晓英   来源: 现代传记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症候群   欧美女性传记电影   诗意在远方   生活在别处  
描述: 欧美“移民”的历史较早,其文艺作品对“生活在别处”主题的阐释也较为广泛深刻,是如何界定中国当代思潮“诗意在远方”的有力参照。以欧美传记片中女主人公的“远行”为例,将史实与电影情节相对照,可以析出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时代更迭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远方”意蕴。从世俗“成败”的角度看,现实很残酷,“远方”的“诗意”较虚妄;从精神提升、历史进步的“大视角”与“长镜头”去看,“诗意在远方”与“生活在别处”的论点应该成立。
梅香傲骨性,堪怜咏絮才:热用素材好榜样之女性人物素材
作者: 何子英   来源: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陵十二钗   古典名著   咏絮   贾宝玉   红颜命薄   潇湘馆   林如海   林黛玉   贾母   贾府  
描述: 林黛玉:潇湘妃竹如情浓[素材回放]林黛玉,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西方灵河岸绛殊仙草转世真身,金陵十二钗之首。祖籍姑苏,父亲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为巡盐御史,母亲是贾母最小的女儿贾敏,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她生得倾城倾国容貌,大观园内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有旷世诗才,作诗直抒性灵,琴棋书画样样俱佳。可惜红颜命薄,体弱多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时尚消费
作者: 肖英   来源: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注视   时尚消费   《了不起的盖茨比》   情感表达   身份认同  
描述: 司格特·菲茨杰拉德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迷茫一代的成员之一,爵士时代的代言人,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被称作爵士时代的一曲挽歌。文章将以时尚消费的视角,结合文本,从男性注视、情感表达、群体认同三方面探讨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从而揭示这种消费背后的女性悲哀。
简评夏吟的文化散文《巾帼乌蒙》
作者: 南英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被动书写   历史视野   女性意识  
描述: 夏吟是昭通作家群中为数不多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巾帼乌蒙》以昭通地区历史中的杰出女性人物为核心,在朴实平易的语言中,对她们的生命追求进行了真切的反映。通过这一作品,夏吟不仅为昭通地区的杰出女性建立了一座精神丰碑,更在对历史文化的发掘中彰显了自己的女性意识,对于整体的女性写作来说,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时尚消费
作者: 肖英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注视   时尚消费   《了不起的盖茨比》   情感表达   身份认同  
描述: 司格特·菲茨杰拉德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迷茫一代的成员之一,爵士时代的代言人,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被称作爵士时代的一曲挽歌。文章将以时尚消费的视角,结合文本,从男性注视、情感表达、群体认同三方面探讨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从而揭示这种消费背后的女性悲哀。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时尚消费
作者: 肖英   来源: 现代语文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注视   时尚消费   《了不起的盖茨比》   情感表达   身份认同  
描述: 司格特•菲茨杰拉德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迷茫一代的成员之一,爵士时代的代言人,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被称作爵士时代的一曲挽歌。文章将以时尚消费的视角,结合文本,从男性注视、情感表达、群体认同三方面探讨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从而揭示这种消费背后的女性悲哀。
生存之痛:《火山恋人》的“他者”群像初探
作者: 柯英   来源: 当代外国文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   生存   《火山恋人》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  
描述: 《火山恋人》是苏珊·桑塔格重拾小说题材的突破之作,饱含着作家的创作激情。小说虽以男性为标题,但真正聚焦的是在男性影响下作为"他者"的几位女性人物。她们或认同自身的"他者"身份,顺从地承受生命中的灾难;或被视为红颜祸水,玷污了男性的光辉形象;或选择像男性一样介入社会生活,但因越界之举而招致杀身之祸。桑塔格在传统历史传奇小说的叙事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让这些无法自我言说的"他者"在最后一部中发出了自己死后的声音。作者暗示即便在当下,女性摆脱"他者"身份获得自由仍是一条崎岖漫长之路。
越过传统和偏见去空中翱翔的小鸟:析肖邦《觉醒》中埃德娜之死的必然性
作者: 叶英   来源: 外语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觉醒》   传统势力   法律观念   社会习俗   凯特·肖邦   生存选择  
描述: 本文从社会习俗和法律观念等历史文化背景入手,分析肖邦的小说《觉醒》中几个女性人物的生存选择,指出小说女主人公埃德娜之死有其必然性。她的死一方面体现了传统势力的强大和顽固.另一方面则暗示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埃德娜的死是黎明前的黑暗。
论《尤利西斯》中作为爱尔兰形象寓言的女性
作者: 申富英   来源: 国外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   寓言   《尤利西斯》   民族主义   殖民主义   女性  
描述: 以往学界对乔伊斯的现代主义代表作《尤利西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纯粹的现代性上,只是在近些年来才对它对爱尔兰民族问题的关注有所认识。但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该小说两位男主人公日常琐事经历的象征或寓言意义的研究上,目前尚缺乏对其女性人物所蕴含的民族意识和民族问题的深入探讨。实际上,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人物形象,并通过她们表达了他对爱尔兰棘手现状和文化杂糅未来的认识。
悲剧的命运,抗争的灵魂:基于女性主义视角的玛格丽特和陈白露女性自我意识之婚姻意识对比
作者: 姚月英   来源: 青年科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玛格丽特是小仲马于1948年依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小说《茶花女》中的女主人公,小说中生动、细腻、充满感情地描述了一位心灵与外表都像白茶花一样纯洁、美丽的少女玛格丽特被摧残致死的悲剧故事,凄美的爱情故事撼人心灵。 陈白露是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于1936年发表的《日出》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她漂亮、聪明、富有同情心,可最终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 1 2 3 ... 11 12 13 ... 74 75 7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