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简·爱 珍妮姑娘
作者:     夏洛蒂·勃朗特     西奥多·德莱塞   来源: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本书通过对简·爱坎坷不平人生经历的描述,重在展现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伟大女性形象,也反映了一个平凡的心灵对坦诚的呼喊。
天使与俗女——E·T·A·霍夫曼与蒲松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比较
作者: 霍英   来源: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蒲松龄《聊斋志异》   E·T·A·霍夫曼的艺术童话   人生经历   女性形象   情感生活  
描述: 德国浪漫主义晚期著名作家E·T·A·霍夫曼的艺术童话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众多篇章都描绘了人鬼相恋的故事,展现了作者借助想象的空间表达自己在世俗世界里对真挚爱情的不懈追求,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却各具特色。霍夫曼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具有天使般的容颜和性格,预示着完满的爱情只有在天堂才能够实现。而蒲松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虽容貌倩丽,但与普通女子别无二致,并且在世俗世界里能够获得完美无憾的爱情生活。这样的女性形象刻画源于两位作家相似的人生经历和不同的情感生活。
彝族史诗《支格阿鲁》和古希腊史诗《荷马史诗》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朱秀英   来源: 大东方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析   女性形象   史诗  
描述: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不少描绘女性光辉形象的史诗,如彝族的《支格阿鲁》、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也都塑造了一些具有鲜明特征的女性。本文就针对彝族史诗《支格阿鲁》和古希腊史诗《荷马史诗》中的女性形象做了如下分析。
家庭天使:狄更斯长篇小说中的理想女性形象
作者: 胡小英   来源: 文艺生活(中旬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庭天使   文化意义   理想女性  
描述: 狄更斯在其多部长篇小说中描绘了众多“家庭天使”理想女性形象,体现了英国19世纪主流社会的妇女观和道德观。尽管她们的身上带着父权制的印记和作家中产阶级保守思想,但在那个金钱至上、道德沦丧的社会,作家赋予笔下理想女性人物身上种种的美好品质,体现了他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
陇东老区的放足运动
作者: 王小英   来源: 新西部(中旬·理论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放足运动   宣传   陇东   实践  
描述: 陕甘宁边区时期,陇东老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放足运动。经过边区政府和陇东分区政府的一系列立法,给陇东老区的放足运动提供了政策与法律上的保障;放足实践中最为著名的是蔡畅领导的放足运动,各级妇女组织的紧密配合是放足运动能够贯彻实施的重要条件。结果成效显著,使陇东老区越来越多的妇女开始放足,渐成风气。
陇东老区的放足运动
作者: 王小英   来源: 新西部(理论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放足运动   宣传   陇东   实践  
描述: 陕甘宁边区时期,陇东老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放足运动。经过边区政府和陇东分区政府的一系列立法,给陇东老区的放足运动提供了政策与法律上的保障;放足实践中最为著名的是蔡畅领导的放足运动,各级妇女组织的紧密配合是放足运动能够贯彻实施的重要条件。结果成效显著,使陇东老区越来越多的妇女开始放足,渐成风气。
陇东老区的放足运动
作者: 王小英   来源: 新西部(中旬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放足运动   宣传   陇东   实践  
描述: 陕甘宁边区时期,陇东老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放足运动.经过边区政府和陇东分区政府的一系列立法,给陇东老区的放足运动提供了政策与法律上的保障;放足实践中最为著名的是蔡畅领导的放足运动,各级妇女组织的紧密配合是放足运动能够贯彻实施的重要条件.结果成效显著,使陇东老区越来越多的妇女开始放足,渐成风气.
诗意盎然论《婴宁》—— 兼论蒲松龄爱情小说的诗化倾向
作者: 陈江英   来源: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婴宁》   诗化倾向   蒲松林   女性形象  
描述: 《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和总结,蒲松龄用他诗人的才情和气质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群美丽可爱的女性形象,《婴宁》属其中翘楚。《婴宁》和其中的许多篇章无论从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构思美几个方面来看,都散射着浓郁的诗化倾向。
试论格非“江南三部曲”中存在的宿命意识
作者: 陈英   来源: 北方文学(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字书写   三部曲   江南   中国现代化   宿命意识   知识分子   女性形象   格非  
描述: 自2011年《春尽江南》出版后,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终于完成。这三部作品以优雅、诗意的文字书写了近百年来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既有执着追梦后的破灭,也有历史轮回的宿命,让人读罢之后产生阵阵沉思。无论是三部作品中作为知识分子的一类人还是其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的最后结局,都是那么的相像。在历史的更迭中,每个人物演绎出了自己生命的精彩,但同时也难逃命运的轮回,一种宿命意识萦绕其中。
池莉小说中的“汉味女性”塑造
作者: 马英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池莉   “汉味女性”   流变  
描述: 池莉早期的小说塑造了许多"汉味女性",内蕴着"九头鸟性格"的"汉味气质"使她们成为生活赢家,演绎生命传奇;在后期小说《爱恨情仇》中,曾经强大的"汉味气质"不敌底层苦难,作者对底层"汉味女性"的悲惨命运进行了思考。顾命大的存在,丰富了池莉小说创作中的"汉味女性"形象,也使池莉对"汉味女性"的思考进一步走向深入。
< 1 2 ...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