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英,勃朗特,连洁】搜索到相关结果 510 条
-
传承与突破:欧美华人女性自传体文学创作谈
-
作者:
宋晓英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美华人女性
自传体
传承与突破
-
描述:
突破了传记写作与女性写作的窠臼,大陆出身的欧美华人女作家以跨文化人的身份在其自传体文本中开拓了一种超越性别角色、民族立场的创作视角。摒弃了尖锐的性别立场与女性私人叙事,作品把个人心灵史的展示与社会历史叙事相互渗透,其西方价值体系为本的现代意识、“女性个体生存观”与文化比较的视野等等使欧美华人女性自传体创作完成了对于现代中国女性文学、自传体文学、华裔少数民族文学在价值评判、文化反思、性别观念、审美范式等诸多方面的创新与超越。
-
九十年代:大陆女性文学走向成熟与辉煌
-
作者:
盛英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九十年代:大陆女性文学走向成熟与辉煌
-
从新时期的女作家看“女性文学”的若干特征
-
作者:
吴黛英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从新时期的女作家看“女性文学”的若干特征
-
别一样的情怀(王英琦散文创作谈)
-
作者:
赵志英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作家
王英琦
女性作家
美学风貌
新时期
女作家
创作经历
散文创作
女性文学
知识女性
-
描述:
女性作家较男性作家的创作而言,最主要的特色在于自传性。这是由社会、历史、心理等因素决定的,本文以这一条线索为纵线,力求打通王英琦的创作经历、创作心态与她作品内在联系的渠道,从而从“文本”这一角度发掘出这位女作家自身的特殊思想感情和独特的美学风貌。具体来讲,文章又从三个大方面来展开。主要一点在于王英琦的创作真实而细致地展现了女性心灵的历程。此外,从女性文学的特色“情”胜于“理”出发,详细论述了真诚乃是她文章魅力之源泉。最后文章比较了其他几位女散文家的创作,从而揭示了王英琦散文独特的艺术感觉及美学风貌。
-
"创造力"激荡于幻想和现实之间--读周桐《香秾星传奇》、沈尚青《雌雄同体》有感
-
作者:
盛英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造力
科幻文学
女性文学
-
描述:
澳门女作家周桐晚近之作<香秾星传奇>系科幻小说,铺叙地球人和外星人联手改造世界的故事;<雌雄同体>系同一位作家的一部散文集,兼容政论和民风民情的小品,作家还提出了"中性人"的命题.周桐的"创造力"始终激荡在现实和幻想之间.
-
一片冰心在玉壶──漫话澳门女性散文
-
作者:
盛英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性别意识
散文
文学评论
澳门
女性文学
-
描述:
一片冰心在玉壶──漫话澳门女性散文
-
多姿多彩的“思想表情”(关于中国当代女作家作品的一次鸟瞰)
-
作者:
盛英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毕淑敏
男权文化
女作家
爱情小说
作家作品
爱情题材
中国当代
动物小说
女性文学
《预约死亡》
-
描述:
多姿多彩的“思想表情”(关于中国当代女作家作品的一次鸟瞰)
-
别一样的情怀:王英琦散文创作谈
-
作者:
赵志英
来源: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作家
王英琦
女性作家
美学风貌
新时期
女作家
创作经历
散文创作
女性文学
知识女性
-
描述:
女性作家较男性作家的创作而言,最主要的特色在于自传性。这是由社会、历史、心理等因素决定的,本文以这一条线索为纵线,力求打通王英琦的创作经历、创作心态与她作品内在联系的渠道,从而从“文本”这一角度发掘出这位女作家自身的特殊思想感情和独特的美学风貌。具体来讲,文章又从三个大方面来展开。主要一点在于王英琦的创作真实而细致地展现了女性心灵的历程。此外,从女性文学的特色“情”胜于“理”出发,详细论述了真诚乃是她文章魅力之源泉。最后文章比较了其他几位女散文家的创作,从而揭示了王英琦散文独特的艺术感觉及美学风貌。
-
存在主义视阈中的苏珊•桑塔格创作研究
-
作者:
柯英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
“他者”
超越
自由
存在主义
存在
-
描述:
美国女作家苏珊桑塔格(1933-2004)是一位终其一生笔耕不辍的文学追梦人,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便正式向文学界发起冲击,此后她一直在为自己的文学梦想而努力奋斗。在桑塔格的著作中,虚构作品是起点,亦是终点。从其初涉文坛的《恩主》(1963)到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在美国》(2000),虚构作品贯穿了桑塔格整个的创作生涯,作者本人也一再强调自己对于这种创作形式的重视,因此,对此予以全面的考察有助于深化目前的桑塔格研究,同时也能更好地把握桑塔格的思想发展脉络。在桑塔格的虚构作品中,以萨特、加缪和波伏娃的思想
-
弗兰纳里·奥康纳小说的救赎主题研究
-
作者:
常超英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物观
奥康纳
意象群
救赎思想
-
描述:
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1925-1964)原名玛丽·奥康纳,凭借自己怪异诡谲、荒诞不经的哥特式写作风格一跃成为南方文学先知并被公认为是继福克纳之后美国南方最杰出的作家。笃信天主教的奥康纳生活在素有“圣经地带”之称的美国南方,身患绝症的她还有着独特生命体验和宗教体认,因此地域影响、宗教的熏陶以及个体体验成为了她创作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在她39年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她始终以信仰作为支撑点,以文学创作作为使命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和31个短篇小说。奥康纳笔下描述的南方世界是传递宗教奥秘的
<
1
2
3
...
12
13
14
...
49
50
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