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英,劳伦斯】搜索到相关结果 1039 条
-
从历史的视野探析《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郭英
来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封建
历史
《聊斋志异》
女性形象
-
描述: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力量的增强,明清之际出现了反封建、反正统的文学思潮。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一书中一改传统观念下对女性的认识,讴歌了诸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书中描述的善良灵异女子形象、大胆追求爱情的女子形象、精明能干的女商人形象等都带有特定历史时代的痕迹。文章以历史发展的角度为切入点,对书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剖析,创新了古代文学研究的思路。
-
男权本位下的女性赏鉴:从《京华烟云》的几个女性形象看林语堂的女性观
-
作者:
朱巧英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京华烟云》
女性观
女性形象
-
描述:
《京华烟云》中的几个主要女性形象木兰、莫愁和曼娘等,都是女性中的佼佼者,她们美丽聪颖,秀外慧中。林语堂行文中对这些女性给予了高度的赞赏甚至尊崇。但由于受传统男权文化的影响,无论他用生花妙笔将女性描绘得如何曼妙,如何聪慧,都不过是他站在男性本位立场上对女性的审美赏鉴;在他的笔下,女人无论多么美丽、多么优秀,也只是男人身畔的精美配饰。
-
男权视野下的《水浒传》女性形象塑造
-
作者:
郭英
来源:
鄂州大学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视野
《水浒传》
女性形象
-
描述:
文章对《水浒传》中女性形象的描写进行梳理及剖析,将其分为英雄型、柔弱型、淫荡型及恶妇型四类,进而分析男权视野下,男性对女性的态度与立场。
-
论英美文学评论对莫言女性形象的误读
-
作者:
宋晓英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读者视角
英文评论
莫言的女性形象
文化误读
-
描述:
英美文学期刊与硕博论文中,既有对莫言作品"世界性"与"人类性"的合理开掘,也有出于"社会集体共同想象"将其视为"东方主义"政治历史范本的误读。在对莫言女性人物的评论中,有些忽略了人物成长的"中国"背景,以西方理念审视东方故事,把人物的心理或行动抽离出来,致使丰富多彩的事件被简单化,深重苦难下的不屈与惊世骇俗的反抗被阐释成了"情爱无价"、"个性解放"的西方范式。莫言倾注了对母系形象的"大爱",赋予其大智大勇、钟灵神秀的优秀品质,不单纯是一种对"人性解放"的呼唤,而是基于对民族"退化"的深痛与警醒,对"纯种红
-
家庭天使:狄更斯长篇小说中的理想女性形象
-
作者:
胡小英
来源:
文艺生活(中旬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庭天使
文化意义
理想女性
-
描述:
狄更斯在其多部长篇小说中描绘了众多“家庭天使”理想女性形象,体现了英国19世纪主流社会的妇女观和道德观。尽管她们的身上带着父权制的印记和作家中产阶级保守思想,但在那个金钱至上、道德沦丧的社会,作家赋予笔下理想女性人物身上种种的美好品质,体现了他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
-
乔伊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振英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年
圣母玛利亚
爱尔兰
斯蒂芬
艺术家
母亲
詹姆斯·乔伊斯
宗教
画像
女性形象
-
描述: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以下简称《画像》)是爱尔兰现代主义大师詹姆斯·乔伊斯的一部自传性作品,讲述了一个青年艺术家在都柏林的成长经历。小说始终以主人公斯蒂芬·迪达勒斯的心理矛盾和精神感受为主要内容,着重描写了他的心理发展过程,揭示了他隐秘的内心世界同家庭、宗教及国家等各种社会势力之间的激烈冲突,塑造了一个从童年到青年,从幼稚走向相对成熟的青年艺术家的形象。
-
吴贞姬小说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石秋英
来源: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肉体
女性主体性
吴贞姬
-
描述:
吴贞姬成长小说《玩具店的女人》《唐人街》《幼年的庭院》中,各阶段女性的身体代表着不同含义:女性的身体分为肉体之躯和精神之躯。小说中“老奶奶”和“妇女”一代的身体属于肉体之躯。在男权社会的压迫下,“老奶奶”的肉体是男性享乐、占有的对象,是商品化体制下的牺牲品;“妇女”的肉体则成为了社会的生育机器,但也开始出现了自我意识的萌芽。而小说中的“少女”,则通过精神之躯反映对社会现实产生的反抗意识,她们把自己的精神和肉体当作统一的主体,去积极适应社会的变化。本文通过解析各年龄段女性人物对待生活的方式,勾勒出了作者对韩
-
中西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同质与异质
-
作者:
颜晓英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西文学作品
同质
异质
女性形象
-
描述:
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东方还是西方,13世纪中叶至19世纪是女性受压迫最深重的时代,这一时段的女性开始反抗压迫、追求爱情、萌生独立意识。在这一阶段的文学作品中,反映女性生活的叙事文学更好地体现了丰富的女性形象。本文将从莎士比亚戏剧和元明清戏曲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同质与异质进行探讨。
-
女娲原型意象与毕淑敏小说女性形象的关联性
-
作者:
芦海英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毕淑敏
神话原型
女娲意象
女性形象
-
描述:
女娲意象这一神话原型对毕淑敏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毕淑敏小说立足于女娲式的民族精神积淀和现代女性独立、自尊、坚韧的中介点,从创世救世等角度广泛展开,深入开掘,从而完成理想的女性塑造。毕淑敏笔下的女性形象的品格特征与女娲意象两者之间存在着命脉相传的对位性关联,在她们身上融合了毕淑敏对生命传承、生存抗争、女性品格的深刻阐释。伴随着源远流长的女娲原型神话,毕淑敏笔下的女性形象也获得了无限的生命力。
-
试析林海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金鲤鱼的百裥裙》、《烛》、《城南旧事》为例
-
作者:
曹鸿英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海音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林海音是台湾文学史上第一位本土女性小说家,也是台湾作家中最早在其作品中为妇女的不幸命运呐喊和抗争的作家。本文试从纳妾制度下的幽怨妻妾、"五四"语境中的觉醒女性、封建礼教下的传统守护者等三方面,分析林海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并揭示这些形象对于历史发展的意义。
<
1
2
3
...
5
6
7
...
102
103
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