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美,麦卡锡 】搜索到相关结果 21 条
《阳光下的葡萄干》中柏妮莎的新女性形象
作者:
许美红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阳光下的葡萄干》
新女性形象
柏妮莎
描述:
洛林·汉斯贝里(Lorraine Hansberry,1930—1965)是第一位在百老汇上演剧作的黑人女性剧作家。1959年,年仅29岁的汉斯贝里凭借自己的首部作品《阳光下的葡萄干》(A Raisin in the Sun)被授予纽约戏剧评论圈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黑人剧作家、第五位女性作家、最年轻剧作家。通过描写芝加哥南部一个黑人家庭四天的生活片段,本剧反映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黑人家庭的价值观问题、非裔美国人的身份归属问题、阶级和代际冲突问题、黑人的夫妻关系问题、柏妮莎的女性主义问题等。本论文旨
浅析元代杂剧的女性意识
作者:
曾美桂
来源:
现代交际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杂剧
元代
女性形象
描述:
元代是一个儒教思想稍有削弱、各种思想混杂的朝代,儒士的地位低,他们为当时处于不公平地位的女子代言,塑造了一批有女性意识的女性形象,她们反抗强权和夫权,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这些女性形象的出现是文学史上值得关注的现象。
浅谈《昆昌昆平唱本》中的女性身份与形象
作者:
张美娟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地位
女性形象
昆昌昆平唱本
描述:
《昆昌昆平唱本》是一部很有名的泰国民间唱文和民间故事,由曼谷王朝二世王及宫廷诗人集体撰写。由于唱本中讲述的是平民故事,而不是王子公主的故事,使唱本更接近人民,且流行于宫廷和民间,长期在泰国人中口耳相传,深为泰国人的喜爱。本文拟从唱本中的妻子形象、女儿形象及母亲形象三种不同女性身份来分析当时女性社会地位。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当时女性在社会中的位置。
多丽丝·莱辛文学作品的女性人物分析
作者:
张美云
来源:
唐山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多丽丝·莱辛是倡导女性主义的英国作家,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她对女性形象的刻画让人印象深刻,作品享誉文坛。本文致力于对多丽丝·莱辛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的分析,通过对《野草在歌唱》、《金色笔记》、《简·萨默斯的日记》等三部作品的详细分析,解剖多丽丝·莱辛对女性形象的看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看待女性人物,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意识。一、《野草在歌唱》中玛丽对种族主义下女性形象的解读
浅析《儒林外史》中的反面人物形象群像
作者:
刘美莲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想意蕴
反面人物
形象特征
描述:
儒林外史是清朝小说家吴敬梓所著,描写科举制度和士人群体的作品。在对儒林外史的研究中,多为对士人群体的研究与探讨,也有部分学者探寻儒林外史中丰富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对儒林外史中反面人物形象系统地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更加深入地了解儒林外史这个作品所传达出的深刻意蕴,并使读者对儒林外史产生新的看法。
当代中国朝鲜族汉语创作研究
作者:
安美兰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识形态
边缘性
汉语创作
朝鲜族文学
展望
描述:
中国朝鲜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相比主要进行母语创作,但也不乏汉语创作。朝鲜族作家的汉语创作应该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朝鲜族作家在熟练运用汉语进行文学创作的同时,高扬着自己的民族性。它的兴盛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给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和汉语言文学带来了不少变革,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但学术界一直囿于有关文学的传统观念,即受必须用本民族语言创作这一观念的约束,出现排除汉语创作的现象。其实朝鲜族作为双语使用者文学创作也是双轨制的。即朝语创作和汉语创作。这方面传统意义上的朝语创作和汉文创作已形成良好的根基。汉语创作也是中国朝鲜
杜牧七言绝句之研究
作者:
赵美华
来源:
政治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咏史怀古
杜牧
色彩
七言绝句
数字
女性形象
用典
描述:
從文學史的觀點檢視杜牧七絕的表現,具有承繼與新變的貢獻,既承接前人的餘緒,又能獨創個人的詩歌風格,甚且開啟晚唐詠史七絕的風氣,繼而影響宋詩好議論的文學特色。杜牧的七絕,創作於風雲變幻、多事之秋的晚唐,保持獨特的風格,取得了高度的藝術成就。 本文先對杜牧的生命歷程與所處的時代做一宏觀的俯瞰,由家學淵源、仕宦之路、交遊情況、文學特色方面來探討,其對杜牧詩歌創作的影響,做為深入分析杜牧七絕詩的基礎。 杜牧七絕表現出多元的形式結構,在色彩的運用上,喜以大自然的色澤為師,色調趨於明亮清新,呈現出和諧純淨的詩畫意
罗切斯特和安吉·克莱尔的异同分析
作者:
马美扬
张旗
来源:
产业与科技论坛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吉·克莱尔
罗切斯特
命运
性格
描述:
《简爱》与《苔丝》都是19世纪英国伟大的文学作品,这两部作品不仅为我们塑造了两个典型的女性形象,也成功塑造了两个具有典型性的男主人公形象——罗切斯特和安吉·克莱尔。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罗切斯特和哈代笔下的安吉·克莱尔,都是命运多舛,有着浓厚的男权意识的人物,他们的形象同中有异。本文将从命运、爱情观、性格等方面分析他们形象的异同。
舞台·背景·想象——论现代化的城市与女性写作
作者:
吴敏
王佳美
来源:
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
陷落
女性写作
城市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将女性置于城市社会背景中,展示社会女性的生存困境与精神状态,叩问不同时代女性自我追求之旅。与此同时城市作为现代最大的文化符号,为女性创造了不同的社会想象,营造了自由的语境,使女性欲望提供了言说的可能,但消费文化的社会背景也将女性推入了欲望与消费的漩涡,使女性再一次面临陷落的危机。
李文求与胡学文小说叙事比较研究
作者:
李美善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村小说
李文求
叙事视角
比较研究
胡学文
叙事空间
描述:
中韩两国之间交流历史悠久,在文化方面形成同一个东方文化圈体系。虽然,韩国当代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之间说不上有什么相互影响的直接关系,但是从中需要我们对其关系引起注目,在中国文学与韩国文学范畴当中,有关于农村、农民问题的作品正处于大量的创作当中。纵观韩国文学史不难看出,在韩国当代文学史上作家李文求的作品占据着重要的席位,李文求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农村与农民作为叙事特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发现当代作家胡学文的作品也是以农村、农民作为叙事特征。通过分析两位作家的作品,不论是在内容角度还是在美学角度方面,都有着可以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