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美,金婉婷】搜索到相关结果 459 条
-
当代中韩女性小说比较研究
-
作者:
陈铉美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批评
性别批评
女性写作
双重角色
-
描述:
本文重点关注中韩两国20世纪80——90年代女性小说的比较研究课题。对80年代之前的女性文学以时代背景为梳理框架,对80——90年代的女性小说则采取主题比较研究的方式。性别批评因特别关注社会文化问题而被认作19世纪社会文化批评的复兴。本文写作的理论背景与此有直接关系。性别批评在内容与方法上对传统批评的颠覆,波及文学活动各领域,它从性别角度切入文本,对作品形象、阅读接受、写作策略等文学整体流程各阶段进行重新审视。本文运用的主要批评思路是“性别批评”,主要视角是比较文学的批评方法,兼及人类文化学批评、原型批评
-
文学作品中的李师师形象研究
-
作者:
管美凤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师师
形象
演变
-
描述:
以历史人物作为题材进行文学创作是中国文学史上比较普遍的现象。宋代的李师师即是一位被当时及后来的作家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对象。李师师作为宋代名妓,经过历代文人的再创作,己成为一个充满丰富魅力的艺术形象。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作品解读等方法,以表现李师师作品的时间和体裁为线索,多方位、多层次地考察与分析从宋代诗词、小说到元明杂剧以及明清小说中的李师师形象。(一)在宋代诗词中,李师师首先以色艺双绝而被人赞美,但同时诗人也将其视为对文人、皇帝有负面影响的女性人物。(二)在宋代小说,尤其是在《大宋宣和遗事》和《李师师
-
从权力与话语角度解读《最蓝的眼睛》
-
作者:
王美华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权力话语
权力
话语权力
莫里森
-
描述:
在美国文学发展史上,少数族裔文学研究正变得越来越流行,越来越重要。王家湘提出美国黑人文学的诞生比起任何别的民族文学来要艰难得多,但它在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中显得最为成熟,成就也最为显著。其中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就值得我们关注。她的作品深切关注美国非裔女性的生活经历、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并以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不同的非裔女性如何在白人的世界里求得生存和发展。当文学话语与福柯的权利和话语理论联系在一起时,文学作品便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含义,故事中人物的命运与时代的命运和走向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所以,本论
-
20世纪晚期中国女性文学分裂意识初论
-
作者:
田美莲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分裂的现实状态
自审
女性分裂的心理状态
弥合
女性分裂意识
-
描述:
20世纪无疑是一个中西交汇碰撞的世纪,各种文化思潮交替出演,而多元价值观念的交锋诱发着分裂。中国女性作为一种存在,在两次“世界大战”、“西方妇女运动”、“中国改革开放”与“95世妇会”等重要的历史事件的导引下,从男权传统文化中叛离出来,并由封闭、被动的集体无意识,逐渐向开放的自主状态迈进,这其中,历史作为一种文化要素,对本来就在历史中缺席的女性有潜在的制约性、遮蔽性;而现代性作为一种终极自由的追求,存在有过渡、分裂的特性,又牵引女性走出束缚,向自我本体回归。这两种因素的存在增生了彼此的抗衡、冲突,正是在这
-
霍桑《红字》女性主义意识的探析
-
作者:
陈美
来源:
天津财经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霍桑
女性主义意识
男权制
-
描述:
纳撒尼尔·霍桑是十九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浪漫主义作家之一。小说《红字》的诞生,成为美国文学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同时使他永葆文坛盛誉。小说以十七世纪清教徒统治下的美国波士顿为背景,引入了“通奸”这一社会敏感话题,以女主人公海丝特通奸被发现、受罚为线索,并对以海丝特为代表的女性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命运展开探索。霍桑挥洒了大量笔墨刻画了海斯特为争取自由幸福而勇于反抗传统社会习俗的叛逆者形象,她的坚定的反抗意识贯穿文章始终,从而奠定了海斯特在小说中的“主体”地位。霍桑颠覆了男权社会中把女性作为“客体”的传统,营
-
《我的光辉生涯》中被压制的女性亚文化群体及其主体性的体现
-
作者:
于美琴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体性
女性亚文化群体
小说创作
澳大利亚文学
人物形象
《我的光辉生涯》
-
描述: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迈尔斯·富兰克林的代表作《我的光辉生涯》。该书被澳大利亚《公报》主编A.G.斯蒂芬斯称作“第一部澳洲自己的小说”。亨利·劳森为它作了序,并认为“它可以和《简·爱》和《非洲牧场》媲美”。笔者试图揭示文本中所反映的十九世纪末期澳大利亚女性的真实处境和她们身上所体现的思想意识。主要应用的理论有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女性主义理论以及马克思有关主体性的理论。 本文主要分析了迈尔斯的思想意识,小说中所反映出的被压制的女性亚文化群体及其主体性。首先,介于小说的自传性小说体裁,笔者
-
《金瓶梅》女性研究─以婚姻和性慾考察
-
作者:
郭美玲
来源:
国立中山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本論文分為五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選用版本、研究方法。第二章,論《金瓶梅》中的社會風氣及女性處境,經由明代社會風氣及女性處境之探討,瞭解女性人物所受之影響,對女性心理與行為作一補充與印證。第三章論婚姻,本章從女性對「婚姻」的心態、「爭寵固位」的行為、「嫉妒」的心理三方面,探討《金瓶梅》中女性在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架構下,為妻為妾者的慾望及如何為生存空間而殫精竭智。第四章論性慾,從《金瓶梅》中女性的性行為歸納出女性人物的三種性態度──性壓抑、性放縱、藉色求財,深入探討父權社會下,女性人物的性生活及性心
-
身体、空间与性别:西北回族穆斯林女学研究
-
作者:
胡美娟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空间
性政治
穆斯林女学
身体
-
描述:
穆斯林女学是回族民办女子学校的通称,民间简称“女学”。女学最彰显的特点是身体遮蔽与空间隔离,这些符号使女学与穆斯林女性一样,已成为社会舆论与学术研究的关注焦点。西北地区作为回族的主要聚居区,民办女学数量较多,办学历史较长、规模大,正规化程度高,已获得国家教育部门的认可,对回族社区影响很大,是本研究的重点田野点。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为理论支撑,引入“身体”与“空间”视角,观察分析穆斯林女学,探析女学中的性别问题。由于相关研究资料缺乏,使本研究在经验借鉴上面临一些困难,但同时也提供了路径创新的空间。本论文
-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儿童保育工作:以保育机构为中心
-
作者:
于美丽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儿童教育
中国共产党
儿童保育
-
描述: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广大抗战将士、劳动妇女积极参加抗战和生产工作,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日本侵略者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把部分中国儿童掠到日本实施奴化教育,然后再送到中国残杀自己的同胞。儿童问题关系到民族的未来,成为中国共产党不容忽视的紧迫问题。为了培育民族后代,中国共产党提出“重视保育事业,抚养革命后代”和“一切为了孩子”的口号,在革命根据地制定了许多儿童教育的方针、政策,组建了儿童保教队伍,创办了洛杉矶托儿所、延安保育院等儿童保教机构,实行“保教合一
-
秋瑾詩詞研究
-
作者:
龍美雯
来源:
国立中央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中國在邁向近代化的進程中,女性地位的提升與否是一個足資參考的指標。晚清女性意識的覺醒所帶來的影響,至今仍具有深刻的意義。近代婦女運動史上,秋瑾曾寫下輝煌的一頁,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她是一個革命家,同時也是詩人、詞人,雖然文學的創作一向不是她刻意經營的項目。以往對於秋瑾的研究,往往傾向於泛政治化的解讀,突顯她的女性革命家色彩。本文嘗試以文學家的角度解讀秋瑾,探討她在文學性特強的文類----詩詞之中,如何彰顯她的女性意識。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研究進路,並對秋瑾作品的版本與流傳進行梳
<
1
2
3
...
28
29
30
...
44
45
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