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儿童保育工作:以保育机构为中心
作者: 于美丽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儿童教育   中国共产党   儿童保育  
描述: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广大抗战将士、劳动妇女积极参加抗战和生产工作,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日本侵略者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把部分中国儿童掠到日本实施奴化教育,然后再送到中国残杀自己的同胞。儿童问题关系到民族的未来,成为中国共产党不容忽视的紧迫问题。为了培育民族后代,中国共产党提出“重视保育事业,抚养革命后代”和“一切为了孩子”的口号,在革命根据地制定了许多儿童教育的方针、政策,组建了儿童保教队伍,创办了洛杉矶托儿所、延安保育院等儿童保教机构,实行“保教合一
突尼斯妇女法律地位浅析
作者: 伊美娜   来源: 中国非洲研究评论(2013)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突尼斯在妇女权益保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妇女相比,突尼斯的妇女权益受到更多法律保障。不少著名性别研究专家和有关妇女组织的著名人物都认为,突尼斯对妇女权益的维护在非洲和阿拉伯世界是一个值得参考的例子。突尼斯妇女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尤为突出。国际妇女理事会会长马丽·格雷格·舒勒(Mary Craig Schuller)在1966年访问突尼斯的时候就认为,"非洲国家应将突尼斯妇女经
拜厄特小说《占有》中绘画艺术魅力的体现
作者: 李美月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当代英国   浪漫主义色彩   布克奖   女权主义思想   拜厄特   当代女性   女权意识   女性主义   女权思想  
描述: 1990年,A·S·拜厄特发表的小说《占有》是她目前最成功的著作,荣获英国最高文学奖——布克奖,拜厄特也被评为当代英国文坛最受欢迎的著名女性作家之一。作为当代女性作家,拜厄特理所当然关注女性主义,关注女性生活。在小说《占有》中,性格鲜明的多个女性人物充分体现了拜厄特的女权主义思想,拜厄特通过勾勒多种画面和语言表达自己鲜明的女权意识,也使《占有》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具有不同的绘
生态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维度解读
作者: 蔡华杰   林美萍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妇女   生态社会主义   劳动  
描述: 国内学界较多地从生态学维度和社会主义维度来阐释生态社会主义,但生态社会主义还包含着第三个维度——女性主义的维度。可将这一维度解读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生态社会主义既要批判资本主义也要批判父权制;第二,生态社会主义要重视妇女劳动对人类社会可持续性的作用;第三,生态社会主义要将劳工运动与包括妇女运动在内的新社会运动团结起来。生态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维度极大丰富了生态社会主义的内涵,其分析问题的立场和方法表现出与马克思、恩格斯妇女观的契合性,而其对中国的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
新时期军旅女作家代际研究
作者: 李美皆   来源: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新时期   代际   军旅文学   出身  
描述: "50后"军旅女作家多数是军人家庭出身,对军队的文化认同最深、军人自觉意识最强,同时她们也是分化最严重的一代;"60后"军旅女作家离开军队的较少,这与她们出道时时代剧变已经完成有关;"70后"军旅女作家的女兵特色在减弱,同时队伍明显萎缩;"80后"军旅女作家的明显特点是学生出身的比例增大。新时期军旅女性写作与整个军旅文学的发展是同步的,但从一般女性文学的比较向度来看,能够纳入女性文学范畴去言说的军旅女作家作品很少。军旅女性写作若能达到"女性"的一面与"军旅"的一面并重,会更加富有生命张力。
论奥斯卡·王尔德社会喜剧中的双重性
作者: 李美璇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物   社会喜剧   双重性   矛盾  
描述: 奥斯卡·王尔德出生于都柏林的英国著名剧作家,唯美主义的倡导者。他的一生都处在英国的19世纪维多利亚中晚期,这是一个多重矛盾已达到极限的时代,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王尔德找到了表达其双重性与矛盾性的舞台,并在文学创作中寻求融合双方的可能。他的四部社会喜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1892),《一个无足轻重的女人》(1893),《理想丈夫》(1895),《认真的重要性》(1895),很好的体现出他对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又批评又接纳的特点,这种双重颠覆了传统的思维模式,为作品增添了特殊的意义,同时他也以他特有的方式来诠释
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理论研究
作者: 吴美玉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   妇女问题   妇女解放  
描述: 妇女问题是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妇女问题不仅是政治生活或经济生活的问题,而且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妇女问题是世界妇女运动关注的问题,更是实现人类和谐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妇女问题的范围很广,包括争取妇女与男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等多方面平等的权利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理论是一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结合起来探讨妇女问题的女权主义理论。首先,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理论借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来分析妇女处于受压迫地位的根本原因,在承认马克思和
《典型美国人》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特蕾莎与海伦的对比分析
作者: 沈美玲   罗媛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批评   《典型美国人》   女性主义   女性人物  
描述: 华裔女作家任碧莲在其处女作《典型美国人》中描摹了以张家人为代表的华裔美国人在追求美国梦——成为“典型美国人”——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欣喜、幻灭与无奈。小说中的两位女性人物——特蕾莎和海伦在实现各自美国梦的道路上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以及文化批评的角度对照剖析这两位女性人物,从而揭示作者是如何通过塑造这两位女性形象启示读者从跨文化的视角管窥华裔女性的生存处境。
数学史上的花木兰
作者: 安东尼德美勒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沙堆   索非   叙拉古   数学史   勒布朗   工科学校   热尔曼   女性研究   一个问题   令人  
描述: 公元前212年,罗马军队入侵叙拉古,年近80岁的阿基米德正在全神贯注地研究沙堆上的一个几何图形,因此疏忽了罗马士兵的问话,结果被长矛戳死。18世纪,索非·热尔曼在一本名为《数学的历史》的书中看到这一幕,她想,如果一个问题能令人痴迷到将生死置之度外,那么这必定是世界上最迷人的问题了。从那以后,15岁的巴黎女孩索非·热尔曼对数学着了迷。她经常学习到深夜,研究欧拉和牛顿的著作。那时,学术界不鼓励女性研究数学,因为有专家称,女性的智力没办法读懂数学,甚至有一种迷信的说法:每一个
浅谈明清吴江沈氏女性文学
作者: 王璞   江美娟   丁昕   来源: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氏家族女性文学   文化世家   明清时期  
描述: 沈氏家族是明清时期吴江地区一个很有声望的文学世家.不仅男性成员文学深厚,女性成员文学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先后有二十七位女性作家的诗词以及戏曲作品流传下来.她们以大家闺秀为主体,有自己的文学观念,在晚明女性文学中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