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迪迪恩的小说与非小说创作述评
作者: 李美华   来源: 外国文学动态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现代文学   文学评论   作家评论  
描述: 琼·迪迪恩是个才华横溢的美国当代女作家。她的才华不仅表现在小说创作上,而且表现在其他文学体裁上。她既是小说家,又是编剧家和新闻记者。她还是美国文学院的成员,这是许许多多作家一生梦寐以求的荣誉。迪迪恩的五部小说和六部非小说作品奠定了她在当代美国女性文学中的显赫地位。
《青春之歌》潜在的女性意识
作者: 陈美兰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生命体验   六十年代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研究   《青春之歌》   性别意识   茹志鹃  
描述: 在当今女性文学研究热潮中,有人认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学是缺少性别意识的,所以根本就没有什么女性文学.事实并不如此.在这一、二十年间的不同时段,不仅仍然有像丁玲、白朗、草明、宗璞、杨沫、茹志鹃、刘真等一批个性鲜明、才华横溢的女性作家活跃在创作领域,而且在她们具体的创作中时时还会不可遏制地体现出一种女性的生命体验,女性的情感判断和女性的文学气质.杨沫的<青春之歌>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近30年中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建构
作者: 孙美琳   来源: 中央美术学院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职业白领   电视广告   自我意识   清新学生   贤妻良母   魅惑女郎   女性  
描述: 之问相互融合,最后形成一种“泛魅惑女郎”的女性形象;同时,这四类基本女性形象的形成又大致呈现前后相继的时间顺序。1因此,本文从实证考察与女性主义的角度,通过对这四种基本形象形成原因的探讨,来研究
从女性视角解读托尔斯泰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杨四美   来源: 云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女性观   托尔斯泰   女性问题   性别  
描述: 托尔斯泰三部长篇小说中涉及到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她们性格各具特色。本论文从女性视角来解读托尔斯泰三部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何为女性视角。主要对女性视角这个概念进行了解释,首先对性别、两性气质等进行了阐述,然后介绍了本论文中女性形象的分类和批评。第二章:从女性视角分析托尔斯泰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论文把托尔斯泰三部长篇小说中涉及到的女性分为上流社会的妇女形象和最底层的妇女形象两大类,在大范围下又划分出五小类,然后对每一类人物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进行细致分析。第三章:反思托尔斯泰的女性观。首
香港流行曲歌词中的女性形象(1985—2000)
作者: 陈美丝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刻板印象   父权体制   流行曲   歌词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主义的崛起,提供新的视角去审视社会状况,提醒人们消除性别因素所导致的不平等或歧视,以期建立两性平等的关系。本文希望以流行曲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女性形象的问题,了解香港社会对女性制约的情况。 本文选取1985年至2000年期间香港的“十大中文金曲”和“劲歌金曲”排行榜首十名的歌曲,扣除重复获奖歌曲,非粤语歌曲,及歌词内没有女性形象的,共计197首。把歌词中呈现的女性形象的特征加以分类、归纳,再深入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文本。 歌词所呈现的女性形象可分为两类:刻板化的及多元化的,而大部分是刻板化的
国外奢侈品广告中神话与身份构建的符号学研究——以香奈儿和路易威登为例
作者: 李美莲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告   神话   奢侈品   身份构建   符号学  
描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外奢侈品在中国掀起了消费热潮,中国奢侈品的销量日益增加。精英群体和年轻人是两大消费主要人群,前者将奢侈品看作社会地位的象征,后者认为奢侈品是个性的体现。可见,奢侈品在国人心目当中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奢侈品的消费是一种高档消费的行为,她们以昂贵的价格,卓越的品质和高贵的气质赋予她的拥有者独特的身份象征。某种程度上来说,奢侈品这种鲜明的身份构建,也是社会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据调查,广告对塑造人们对奢侈品的理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利用符号学的原理,选取世界顶级奢侈品牌香奈儿
中韩现代女作家的女性意识比较研究:以萧红与姜敬爱为中心
作者: 金美英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叙事   萧红   女性形象   姜敬爱  
描述: 中韩两国自古以来就是隔海相望的近邻,同属于儒家文化圈,在政治、经济、文化、文学等领域都有深入的交往与相似的历史。特别是19世纪末以来,中国与韩国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经历了共同的历史命运,形成了类似的文学现象。作为生活在20世纪后半期的韩国公民,我认为深入探讨20世纪这段历史极具意义。笔者在韩国时就对此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本科和硕士期间曾选择这一话题进行研究。2008年,当我有幸从韩国考入浙江大学就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专业博士,基于上述状况,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韩两国现代女作家女性意识比较研
美在川西:论李劼人“大河小说”中的艺术
作者: 王洪美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劼人与大河小说   空间美   女性形象   地方语言   艺术美  
描述: 的生活样态、心理状态、语言口吻等,给后人呈现了一个原汁原味的川西世界。李劼人善于开采外显世界里的各种内隐的。他有
论奥斯卡·王尔德社会喜剧中的双重性
作者: 李美璇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物   社会喜剧   双重性   矛盾  
描述: 奥斯卡·王尔德出生于都柏林的英国著名剧作家,唯美主义的倡导者。他的一生都处在英国的19世纪维多利亚中晚期,这是一个多重矛盾已达到极限的时代,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王尔德找到了表达其双重性与矛盾性的舞台,并在文学创作中寻求融合双方的可能。他的四部社会喜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1892),《一个无足轻重的女人》(1893),《理想丈夫》(1895),《认真的重要性》(1895),很好的体现出他对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又批评又接纳的特点,这种双重颠覆了传统的思维模式,为作品增添了特殊的意义,同时他也以他特有的方式来诠释
都市里的农家女:论新世纪以来文学叙述中的乡下进城女性
作者: 宋美英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存境遇   进城动因   乡下进城女性   群体形象  
描述: 在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下,乡村向城市的流动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数以万计的农民开始涌向城市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掀起了一股“民工潮”。到了新世纪,这一群体的发展更是蔚为壮观。其中有很多农村女性也纷纷加入到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中。文学艺术取材于现实生活,因而,由乡入城的文学叙述也逐渐成为文坛上一个重要叙事潮流。在一些反映“乡下人进城”的文学作品中,作者们给予了乡下进城女性越来越多的叙述和关怀。然而,在众多的文学评论中,把“乡下进城女性”这一群体作为独立研究对象的却很少,本文选题的意义也就在此。
< 1 2 3 ... 35 36 37 ... 44 45 4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