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试题创新I
作者: 贺清贞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三文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来。 我后院里的画眉低首唱着如思如慕、流水般的婉转的歌曲,一遍又一遍,我强烈的感觉是,它这样做只是自得其乐。有时候,它似乎像一个住在公寓里的专业
问题和方法:对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研究的拓展
作者: 谢清阳   来源: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拓展   毛泽东思想   妇女解放理论   借鉴  
描述: 毛泽东的妇女解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带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全面深入地研究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理论,从研究领域、研究深度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拓展,这对深入进行毛泽东思想研究和推动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于90年代女性文学的几点思考
作者: 黄清玲   来源: 社科纵横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90年代   女性意识   思考   女性文学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在文坛上已牢固地确立了自身的存在并在短期内达到繁荣。在绚烂之极后,女性文学无论创作还是批评都渐归于平淡。繁荣后为什么会有些停滞不前?90年代的女性文学中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对男权文化的挑战、市场经济条件下将如何更好地确立发展方向都值得我们深思。
金色笔记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黑玉清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女性困惑   “他者”   金色笔记   女性主义  
描述: 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D0ris Lessing,1919-),是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曾12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莱辛也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并几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以及多个世界级文学奖项,其风格独特多变,思想深邃,观点犀利,见解新颖,极具挑战性。多丽丝·莱辛著有《野草在歌唱》(1950)、《暴力的孩子》、《金色笔记》、《堕入地狱简况》(1971)、《黑暗前的夏天》(1973)、《最甜的梦》(2001)、《爱情,又来了》(1996)等多部作品,其中《金色笔记》被
明末吴江叶、沈两大文学世家的女性文学创作
作者: 栾清照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晚明文学   吴江叶氏三姐妹   沈宜修   文学世家   女性文学创作  
描述: 明代以前的女性文学创作相对于数量众多的男性文学创作来说很沉寂,这种状况到了明末发生了很大变化,明末女性文学异常兴盛,尤其突出的现象是家族性群体文学创作的涌现,其中尤以吴江叶、沈两大家族最负盛名。两大家族出现了以沈宜修、叶纨纨、叶小纨、叶小鸾为代表的才女作家群,她们创作了数量众多、优美动人的诗词曲等多种形式的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文拟从明末特殊的时代背景入手,结合两大家族自身的文化世家特点,分析出现这种家族性才女作家群的原因,并具体分析她们有代表性的作品,品味她们作品中女性特有的
青涩女变身魅女郎 勇闯大都会翻身拿高薪
作者: Tiana   胡文清   来源: 半岛新生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吸脂   职场   跟随   服装   拿高薪   脂肪   烦恼   造型   顾问团   女性形象  
描述: 新入职场的清纯女生,怎样在职场中展现自己?看看《杜拉拉升职记》,从初入职场到晋升外企高管,不同的造型跟随杜拉拉经历了不同的职业阶段。"魅丽变身顾问团"帮你支招,从心、从造型、从容颜开始变身,让升职跟随你的造型一起三级跳!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作者: 李秀清   来源: 东方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形象”批评   “多元文化身份”批评   评“黑人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中心”批  
描述: 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女性主义在文学批评领域的成果,其发展过程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即"女性形象"批评、"女性中心"批评、"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多元文化身份"批评。在文化多元的当今时代,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将在尊重差异与个性的基础上走向融合,不断完善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丰富文学批评的视域。
唐诗中美人意象的文化阐释
作者: 杨森清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人意象   象征   文化内涵   审美意义  
描述: 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众多的意象主题中,美人意象是一个层出不穷且蕴涵丰富的意象,反映出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学特有的风貌,它不仅是民族历史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民族审美心理结构的折射,积淀着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美人意象自屈原《离骚》开始借美人喻君主和借美人自喻以寓情言志的象征传统后,一直发展到唐代,唐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青春时代,也是诗歌百花齐放、繁荣发展时代,诗人笔下的美人意象不仅继承了屈原的以美人意象寓情言志的传统象征手法外,美人意象的主题寓意和内涵在唐诗中都得到了开拓和提升。本文通过梳理唐代及唐
周宁加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
作者: 李清旺周敦淼   来源: 闽东日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周宁加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
勃瑞特:《太阳照常升起》中一位典型的新女性形象
作者: 李清华   黄亭匀   杨燕团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特性   《太阳照常升起》   原因   勃瑞特·阿施利  
描述: 在作家海明威的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作品之一《太阳照常升起》中,各个人物角色就像日出与日落一样陆续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本小说在给海明威带来首次盛名的同时却也在评论界引起了许多争议。也正是由于这本小说,海明威在成为国际名人以及"迷惘的一代"的最佳典型代言人的同时也遭遇着许多非议。该文意在研究书中女主人公勃瑞特·阿施利的新女性特征,主要通过对比与其他传统女性的不同之处得出。同时,该文也着力于探究造成勃瑞特拥有新女性特征的社会原因。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