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玛亚安琪萝与她的自传体小说
作者: 王晋平   翁德修   来源: 外国文学动态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妇女   黑人女作家   自传体小说   自叙体小说   种族歧视   反传统   黑人女性   安琪   生存策略   女性形象  
描述: 在当今异彩纷呈的美国文坛上活跃着几位非常引人瞩目的黑人女作家。她们才华横溢,她们的小说烜赫一时,频频获奖并高居畅销书榜经久不衰。玛亚·安琪萝(MayaAngelou)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位。1993年,
谭恩美对中国民间故事的言说
作者: 陈小芳   李新德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月亮节   巧媳妇   中国民间故事   谭恩美  
描述: 谭恩美以讲故事盛名,在其作品中可以读到大量有关中国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具体来看,选择的故事对象基本以女性人物为主,如讲神话故事时,选取的是象征女性的月神崇拜,表达追寻母性关怀的文化主题;而民间故事中则大多选取了巧媳妇的民间故事模式,彰显了中国传统妇女的品德,同时这些女主人公还融合了某些美国华裔女性的新特点。
存活于夹缝中的悲剧人生——论施蛰存小说《春阳》中的文化、情感冲突
作者: 王亮杰   黄德志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冲突   悲剧人生   《春阳》   情感冲突  
描述: 作为施蛰存的经典短篇小说,《春阳》给读者带来了一个在夹缝中生存的悲剧女性人物:婵阿姨。在她内心意识不断流动发展的过程中,在颓废——希望——失望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悲剧性可以说无处不在。本文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细节特征进行说明与分析,指出在这样一个人物身上所上演的两种冲突:文化冲突与情感冲突。
存活于夹缝中的悲剧人生
作者: 王亮杰   黄德志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作为施蛰存的经典短篇小说,《春阳》给读者带来了一个在夹缝中生存的悲剧女性人物:婵阿姨。在她内心意识不断流动发展的过程中,在颓废——希望——失望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悲剧性可以说无处不在。本文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细节特征进行说明与分析,指出在这样一个人物身上所上演的两种冲突:文化冲突与情感冲突。
沉默声音的呐喊——威廉·福克纳作品的三个主要女性人物的比较分析
作者: 龙宇飞   李德义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分析   福克纳   女性人物  
描述: 福克纳作品的三个主要女性人物的比较分析,三位女性人物是《喧嚣与骚动》中的凯蒂·康普生(Caddy Compson)、《在我弥留之际》中的艾迪·本仑(Addie Bundren)和《圣殿》中的坦普尔
数学史上的花木兰
作者: 安东尼德美勒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沙堆   索非   叙拉古   数学史   勒布朗   工科学校   热尔曼   女性研究   一个问题   令人  
描述: 公元前212年,罗马军队入侵叙拉古,年近80岁的阿基米德正在全神贯注地研究沙堆上的一个几何图形,因此疏忽了罗马士兵的问话,结果被长矛戳死。18世纪,索非·热尔曼在一本名为《数学的历史》的书中看到这一幕,她想,如果一个问题能令人痴迷到将生死置之度外,那么这必定是世界上最迷人的问题了。从那以后,15岁的巴黎女孩索非·热尔曼对数学着了迷。她经常学习到深夜,研究欧拉和牛顿的著作。那时,学术界不鼓励女性研究数学,因为有专家称,女性的智力没办法读懂数学,甚至有一种迷信的说法:每一个
数学史上的花木兰
作者: 安东尼·德尼罗   来源: 青年博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校   巴黎   数学史   女性研究   数学家   拉格朗日   花木兰   费尔马大定理   学数学   布朗  
描述: 公元前212年,罗马军队入侵叙拉古,年近80岁的阿基米德正在全神贯注地研究沙堆上的一个几何图形,因此疏忽了罗马士兵的问话,结果被长矛戳死。 18世纪,索非·热尔曼在一本名为《数学的历史》的书中看到这一幕,她想,如果一个问题能令人痴迷到将生死置之度外,那么这必定是世界上最迷人的问题了。 从那以后,15岁的巴黎女孩索非·热尔曼对数学着了迷。她经常学习到深夜,研究欧拉和牛顿的著作。那时,学术界不鼓励女性研究数学,因为有专家称,女性的智力没办法读懂数学,甚至有—种迷信的说法:每—个数字都被上帝赋予了神的力量,如果
数学史上的花木兰
作者: 安东尼·德尼罗   来源: 情感读本(意志篇)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公元前212年,罗马军队入侵叙拉古,年近80岁的阿基米德正在全神贯注地研究沙堆上的一个几何图形,因此疏忽了罗马士兵的问话,结果被长矛戳死。 18世纪,索非·热尔曼在一本名为《数学的历史》书中看到这一幕,她想,如果一个问题能令人痴迷到将生死置之度外,那么这必定是世界上最迷人的问题了。 从那以后,15岁的巴黎女孩索非·热尔曼对数学着了迷。她经常学习到深夜,研究欧拉和牛顿的著作。那时,学术界不鼓励女性研究数学,因为有专家称,女性的智力没办法读懂数学,甚至有一种迷信的说法:每一个数字都被上帝赋予了神的力量,如果有
从欧洲角度看法国妇女取得的“胜利”
作者: C.泽德芒   江小平   来源: 国外社会科学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政策   家庭关系   男女平等   已婚妇女   妇女运动   社会保障   法律   生育技术   法国妇女   工人阶级  
描述: “胜利”概念的应用常常与妇女有关,特别是当人们解释法国妇女运动的危机时,更是频繁地涉及到这一概念。然而,这个令人联想起其他运动(如工人阶级取得的“胜利”)的词儿,向人们提出了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它指的是哪些方面的胜利?其性质是什么?通过哪些斗争或哪些人取得的?是最终的胜利,还是容易失去的或有倒退危险的胜利?
学习帅孟奇伟大的人格风范
作者: 任芳瑶   张德义   来源: 湘潮(下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桂   帅孟奇   人格风范   妇女解放   党员干部   干部工作   李屺阳   中央组织部   组织工作   妇女工作  
描述: [1];李屺阳的《向帅大姐学习——读》一文,赞扬了帅大姐的伟大人格和高尚道德,提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她学习[2];刘桂元的《帅孟奇》一文,介绍了帅孟奇的生平[3]。但是,有关帅孟奇组织工作的研究,是学界研
< 1 2 3 ... 26 27 28 ... 33 34 3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