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媒介传播视域下《白鹿原》中关中文化符号的解读
日期:2017.11.24 点击数:6
【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高盛楠
【摘要】长篇小说《白鹿原》,是一部当之无愧的民族秘史,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小说出版二十余年以来受到了持久的关注。不少学者对作品进行过深入研究。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文化研究、社会历史研究、女性研究、比较文学研究、美学等方面。1998年《白鹿原》获得茅盾文学奖之后,踏上了跨媒介传播历程。先后进入了秦腔、泥塑、连环画、话剧、舞剧、电影多种媒介形式的传播。在《白鹿原》经典化的过程中,大众媒介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不同的媒介版本在时间跨度、角度选取、叙事方式的选择上均有所不同,但是其共同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塑造典型的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年度】2014
【导师姓名】李震
【分类号】I207.42
【全文挂接】读秀地址
【全文挂接】发现地址
相关文章
- 1、“阿勒邱”和 “纳西阿妈”——从文化语言学视角看纳西族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和丽君 年份:2015
- 2、从传统到本真:1990年代电视剧女性形象的演变轨迹 作者:侯学智 年份:2008
- 3、战火中的玫瑰赞歌:《沂蒙六姐妹》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女性形象比较分析 作者:李光 年份:2013
- 4、浅析《雅歌》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世俗化特质 作者:严妍 年份:2012
- 5、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中国文化符号及内涵研究 作者:黄昊 年份:2017
- 6、探寻文本中的原始踪迹 作者:李钰 年份: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