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性别拟代诗歌的发生机制及互文性
日期:2017.11.24 点击数:15
【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谢娟
【摘要】性别拟代诗歌,专指“男作女声”一类的诗歌。《全唐诗》所收录的性别拟代诗歌约有1200余首。中国古代的诗论对性别拟代诗歌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其政治托喻性上。大多数现代学者在研究性别拟代诗歌时注重的是从拟代体诗歌产生的心理机制、抒情主体的转化等角度来关注,也有部分学者在研究时关注到了性别本身与性别拟代的关系,但并没有学者从“性别”本身的规范暴力的形成与发展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中男女地位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本文将以朱迪丝·巴特勒的性别理论为视角,重新解读中国古代社会性别的文化建构,并分析性别拟代与性别建构之间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年度】2013
【导师姓名】赖力行
【分类号】I207.22
【全文挂接】读秀地址
【全文挂接】发现地址
相关文章
- 1、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关于“女性”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断想 作者:郁梓 年份:1990
- 2、我国社会性别研究的发展及其意义 作者:李慧英 年份:1999
- 3、电视广告女性形象的“中性化”——试析一则VISA卡电视广告 作者:查玮 年份:2015
- 4、从互文性角度解读黄石矿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sup>*</sup>——以《古巷道》、《洞火》和《古铜色》为例 作者:余夏,李金妹 年份:2015
- 5、《金瓶梅》与《废都》主要女性形象塑造手法互文性分析 作者:史静静 年份:2012
- 6、《晚到的骑兵》与《德伯家的苔丝》的互文性探析 作者:曹家琴 年份: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