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殖民主义角度浅析《最蓝的眼睛》中的女性人物
日期:2017.11.24 点击数:6
【类型】期刊
【作者】高萌翰
【刊名】福建质量管理
【摘要】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她非常关注黑人女性的生活条件以及她们在白人社会中的抗争意识。她的代表作《最蓝的眼睛》描绘了黑人女性内化白人的思想最终导致她们悲剧的命运。本文试图从后殖民主义角度来分析这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文中分别阐释了四种不同女性人物对白人思想的内化而带来的后果。她们有的人本身受白人审美价值观的影响而成为白人文化的拥护者、受害者抑或成为反抗者。无论是莫琳·皮尔这样的白人文化的模仿者,还是佩克拉的母亲波琳和以中产阶级为代表的杰拉尔丁这样的白人文化的拥护者,她们都将是白人文化
【年份】2017
【期号】第11期
【页码】150-151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
【全文挂接】读秀地址
【全文挂接】发现地址
相关文章
- 1、论“繁漪”与“曹七巧”自我否定彻底性差异之原因 作者:代莉莉 年份:2013
- 2、评《紫色》中西丽从自我否定到独立的成长历程 作者:陈丽媛 年份:2012
- 3、从自我否定到精神永存 作者:李景环 年份:2004
- 4、男性角色的弱化与男权秩序的内化——赛珍珠与安德森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对比 作者:曲义 年份:2016
- 5、丰盈执拗的灵魂独舞 作者:吕豪爽 年份:2009
- 6、双重的“传奇”,“相煎”的主题——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物关系解读 作者:袁三英 年份: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