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刊)】搜索到相关结果 16 条
-
解读勃朗宁两首戏剧独白诗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袁培莉
来源: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形象
勃朗宁
戏剧独白
-
描述:
戏剧独白诗是英美文学的一种独特的形式。维多利亚时期的大诗人罗伯特·勃朗宁对英国诗歌最具独创性的贡献是成功地发展了“戏剧独白”的诗歌体裁。在《我已故的公爵夫人》和《波菲利亚的情人》中,都有一位女性人物作为男权社会中被压制,被封闭,被缺席审判的牺牲品形象出现,而在诗歌最后,这种不平等遭到了反抗和瓦解。反映了作者对男女平等和谐相处社会的认同和期望。
-
中国古典小说中东方“完美女性”形象的译介策略:以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译本中的薛宝钗形象为例
-
作者:
陈夏临
来源: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完美女性”
形象译介策略
真挚感
-
描述:
文学的真挚感是它的得以引发读者共鸣的内质,也是译作引发异语语境下的读者共鸣的根源。译作是否能够传递真挚感,考验着译者的理解和翻译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决定了译本的价值。以汉译经典作品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形象细读,剖析杨译本中对东方"完美女性"形象的译介,展示译者的译介策略。
-
论张天翼作品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叙事策略
-
作者:
靳伟娜
来源: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策略
张天翼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结合性别理论和叙事学的相关知识,对张天翼在塑造女性形象过程中所运用的叙事策略从四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
论东西《后悔录》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李琨
来源: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纵欲
女性意识
《后悔录》
东西
禁欲
抗争
-
描述:
发表于2005年的长篇小说《后悔录》是广西文坛主将东西的又一力作,小说极具感染力和震撼力的不仅在于塑造了一个悲剧人物曾广贤,还在于通过塑造众多女性形象,来展示那个特殊时代人们的情感生活变迁,以及生活在禁欲时代和纵欲时代中的不同女性的抗争与困境。她们的存在,加剧了曾广贤的悲剧性,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济慈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郝伟
来源: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济慈
浪漫主义
爱情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在其诗作中直接或间接地再现了大量女性形象,并且融情于景,常以爱情为载体,将女性形象与其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诗歌理念统一起来,使女性主义与浪漫主义相互融合,折射了女性主义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于女性的赞美和歌颂。
-
试论宋玉赋中的女性形象及艺术特色
-
作者:
汪渝
郭杰
来源: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玉
神女
美女
女性形象
-
描述:
宋玉是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辞赋大家,“屈宋”并举足以说明宋玉作品的价值和地位。《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记“宋玉赋十六篇”,而今我们能够看到的宋玉赋作仅为十篇,女性形象是这些赋作的主题之一。本文通过剖析宋玉赋中各式女性形象及其对后世作品的影响,阐释出宋玉笔下女性形象的基本特征及其艺术特色。
-
简·奥斯丁笔下的女主人公
-
作者:
宋小艳
来源: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丽莎白
爱玛
简·奥斯丁
埃莉诺
女性形象
-
描述:
简·奥斯丁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非常重要的女作家,她塑造了许多可爱而真实的女性角色:埃莉诺、伊丽莎白等女性形象将向奥斯丁一样永远被人们所称道.
-
探讨陈白露之死与日出的蕴意
-
作者:
黄顺文
来源: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拯救心灵
理想追求
曹禺
陈白露
-
描述:
陈白露是曹禺在《日出》中创造一个女性形象,对于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以及她为什么选择在日出前死去,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有同情的也有批判的,为还原一个真实的陈白露,本文试着走进陈白露的内心,从人性发展的角度来寻找她走出婚姻、走进社会到走向死亡的心路历程,找到陈白露选择在日出前死去的原因,探讨她的死与日出所蕴含的深意。本文分析认为陈白露的死是因为灵魂已死,这是她救赎灵魂的方式,毁灭正是为了重生——理想的复活。
-
风中的舞者:浅析斯佳丽的性格特征
-
作者:
黄德俊
来源: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性格特征
《飘》
斯佳丽
-
描述:
斯佳丽是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在她的著作——《飘》中成功塑造的一位女性形象。而这一形象的成功,极大的影响了后来的女性作家的创作和美国新女性的不断出现,在美国文学史人物形象画廊中是不可多得的。
-
命运在她们掌握之中——《她们眼望上苍》中黑人女性对自我身份的认知
-
作者:
曲肖玉
来源: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黑人女性
婚姻
求索
-
描述:
在不断的放弃和重新选择之中,珍妮实现了对婚姻自由的追求,同时她对自我身份的认知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清晰起来。赫斯顿在她的小说《他们眼望上苍》中,刻画了同当时的抗议文学全然有别的另外一群黑人女性形象,她们抛弃了压迫在黑人女性身上的旧枷锁,建立起全新的形象和人格。